第三十一章 上天兜一圈(2)
作者:无聊的钢镚      更新:2023-03-17 12:56      字数:2085
/>
  歼教-5是中国第一款歼击教练机,它的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4月出厂并进行了静力载荷实验。第二架原型机于1966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定型投产,到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歼教-5的教员和学员都有操纵装置,但教员可超越学员接管操纵。机上液压系统分为主液压系统和助力操纵系统。翼下带两个副油箱,容量为2x400升。

  主要机载设备包括由wl-5双控制自动无线电罗盘,xs-5a无线电信标机,wg-2a无线电高度表等组成的盲目着陆设备,可实现全天候盲目着陆。

  机上还装有ct-1超短波电台和一部jt-4a机内通话器,其它设备与歼-5甲基本相同。

  在后世,歼教-5可是很多飞行员心中的神器,这架飞机虽然很难上手,也不像歼10、歼20那样具备出色的人机功效,但非常考验一名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水平。

  歼教5的操纵感极强,舵面灵活,很多接触过歼教-5的飞行员后来都非常回味它的操纵感,特别是那种对精致飞行的极致追求,到了歼10、歼20时代,反而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前世杨卫宁成为飞行员的时候,歼教-5早已从空军退役,他只能从那些资深飞行员口中听到对歼教-5的怀念。

  让杨卫宁没想到的是,穿越了重重时空,他居然能在1982年亲身体验歼教-5的飞行。

  穿上一身橘黄色的飞行员专用抗荷服,杨卫宁和于鸿飞爬上了歼教-5的座舱。

  作为一款歼击教练机,教员座舱通常在后,学员座舱在前,杨卫宁和于鸿飞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身为一名普通的乘客,杨卫宁并没有得到操控飞机的权限,所有操纵都由于鸿飞来执行,杨卫宁只要捧着照相机好好拍照就行。

  杨卫宁也不着急,以后机会有的是,飞多了,自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飞行能力。

  接下来,充电、加油、充气,各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半小时后,所有准备工作都顺利完成,战斗机座舱盖缓缓合拢,辅助电机启动,同时带动涡轮转动,涡喷-5丁发出沉闷的咆哮,歼教-5缓缓滑出跑道,耳机里传来了于鸿飞与塔台的对话。

  “草蜢呼叫塔台,草蜢呼叫塔台。”

  “塔台收到,草蜢请讲。”

  “草蜢滑出,等待点h,请求进入跑道。”

  “允许进入跑道,实时风向290,风速6节,阵风9节,qnh1013(修正海平面气压)。”

  “草蜢收到,草蜢请求起飞。”

  “草蜢可以起飞,跑道36l,起飞后联系离场118.60,祝飞行顺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