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作者:无聊的钢镚      更新:2023-03-17 12:57      字数:2133
  “和平典范”是中美蜜月期的巅峰,双方于1987年签订了向中国出口能改进55架次歼-82的相关设备的合同,总金额高达5.5亿美元。

  两架歼-82在1989年初运到美国,由美方人员试飞评估并进行改进。

  美方试飞力量雄厚,动用了爱德华兹基地“空军飞行试验中心”(airforceflighttestcenter)6510中队。

  美方试飞项目主管是5700飞行小时的资深试飞员,曾撰写美军飞行学校教材。

  同时中方约20名技术人员前往纽约长岛格鲁门公司工厂、代顿空军基地进行培训学习。

  然而1989年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两国关系史上短暂的蜜月期结束,“和平典范”计划也最终夭折。

  但这项没有完成的计划,却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航空技术人员切实的学习了美方设备和军企人员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了西方先进航空技术的整体性、可发展性和前瞻性。

  这一尝试虽没有直接成果,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战斗机技术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和道路。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后,中国空军对歼-82改进型战斗机的指标已远超出“和平典范”水平,发展出了歼-82m等若干改进型,新的改型不但达到了和平典范计划中的要求,甚至还具备了一定的超视距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了综合火控系统的研制,力图实现“和平典范”未尽的任务。

  新的歼-82改型,通过脉冲多普勒雷达、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空中受油技术、组合式自卫电子对抗系统、新型外挂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改进和气动设计等一系列改进,最终达到了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

  在雷达方面,尽管中方未能获得原定数量的apg-66雷达,但此雷达为多国所采用,中方进行研究借鉴并无困难,俄罗斯的祖克雷达更是歼-82m型的外销标配。

  同时通过我国科研人员的长期努力,在上述方面,乃至中距空空导弹、空中加油技术、惯导/gps综合导航技术、高速光纤总线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展。

  这都是“和平典范”从未触及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总而言之,“和平典范”是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影响深远。

  同期歼-10战斗机的设计更是以西方标准贯穿始终,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给予的先进装备,并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中国航空工程师们深入体验西方先进的军工设计生产思想和体系,才是这次国际合作中中国方面的最大收获。

  和平典范计划贯穿了中美关系史上短暂的蜜月期,此段时间,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量先进的机电设备,例如lm2500燃气轮机,黑鹰直升机,先进炮瞄雷达等,为我国饱经文化浩劫的科研工作从而止步不前的科研工作开阔了视野。

  以此为基础,军工领域从仿制到创新,大跨步拉近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苏联解体后,西方给俄罗斯人许下的众多承诺大多成为泡沫,中俄开始接近。

  在引进苏27的同时,中国也开始部分武器装备的联合研制工作,包括fc-1和歼8iim。

  歼8iim可以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