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随蒋还乡(2)
作者:
金峙屿 更新:2023-03-19 02:32 字数:2861
。
沿途虽岗哨林立,但道路整洁异常,不见闲人杂车,且道路两旁绿树荫荫,风景清幽,方云奇不觉心旷神怡。见蒋介石坐在汽车后座闭目养神,也或者在潜心思考,方云奇不敢打扰他,随着汽车平稳地前驶,却忽有一丝忧伤袭上心头。
这熟悉的家乡景致使他想起了玉灵山下的母亲和山上紫竹庵里的师父,不知母亲孤身在家是否安康?不知师父是云游了去还是安坐庵中?方云奇真希望能趁此次机会回玉灵山看一看。
约在晚饭时间,车队到达蒋介石老家——奉化溪口镇。
车队在镇口武岭门牌楼前停下。武岭门原是一座小庵,蒋介石当总司令后衣锦还乡,拆庵重建,修成此高大威猛的仿古城楼。牌楼正中是当代大书家于佑任题写之楼名——武岭。旁边仍然建庙,名为武山庙。每次还乡,蒋介石都在此下车,这次也不例外。
蒋介石和宋美龄下车后,见其原配夫人毛福梅、儿子蒋经国及妻儿,和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陈布雷等,早已站在牌楼下迎接。
蒋介石微笑着走上前。宋美龄挽着蒋介石的胳膊,脸上也绽着笑意。见蒋介石和宋美龄挽臂而来,毛福梅脸微微有些泛红。她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冲着蒋介石微微一笑。蒋介石冲毛福梅轻轻颔首,也没说话。
蒋经国带着俄国妻子蒋方良和长子爱伦,上来向父亲和宋美龄请安。蒋介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身子微微有些发抖。“经国呀,回来啦?”蒋介石低声道,语音竟有些哽咽。“父亲,我回来了。”蒋经国的眼圈也红了。
蒋经国本在苏联,若非第二次国共合作,若非国民政府大力周旋,若非蒋经国本人性格沉稳有城府,恐怕要想回国是难上加难。因此,只有蒋氏父子知道此次相见之不容易。
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并未去南京,而是按蒋介石旨意携妻儿回到老家溪口,住在剡溪旁的小洋房涵齐,一边陪伴着自己的生母毛福梅,一边读书,同时教俄国妻子蒋方良和儿子爱伦学习中文。
陈布雷是在西安事变后来到溪口的,也住在涵齐,一边奉命撰述西安事变记事《西安半月记》,一边给蒋经国讲述国内当前政治格局及形势,此时亦上前相见。蒋介石握住陈布雷的手,关切地道:“布雷先生,辛苦啦。”
陈布雷有些激动,不知觉地猛力摇着蒋介石的手道:“恭喜委员长,经过这段时间朝夕相处,我发现经国天资颖悟,性格沉稳大气,又极具城府,堪当大任啊!”
蒋介石松开手,微笑道:“还请布雷先生多多指导他呀。”
陈布雷嗟叹道:“我可没那能耐哦,接下来只有请委员长亲自教导啦。”
蒋介石呵呵一笑,道一声布雷先生客套,便率众人向镇里走去。
按照惯例,除开警卫部队和蒋介石侍卫、文秘人员,朱家骅等人在送蒋介石到溪口镇后,便返回奉化县城住宿候差,有召即来。因此,朱家骅等人此时便向蒋介石告辞。蒋介石并无虚礼,对众人挥挥手,便向蒋家祖宅丰镐房走去。朱家骅等自离镇而去。
蒋介石回到家中,毛福梅早做好了他最爱吃的家乡菜,此时命人传至东厢房。蒋介石和宋美龄住在东厢房。蒋经国夫妇及孙子陪着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东厢房用膳。毛福梅在安排好他们的饭菜后,则回到自己住的西厢房独自吃饭。
蒋介石命方云奇在丰镐房右侧一间房里住下,以便有事随时传唤。钱大钓带不当值侍卫住涵齐。
方云奇来到房中,有人送来饭菜。他很快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