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转兵古县()
作者:
遇塘而居 更新:2023-03-21 10:38 字数:3802
王洋的部队被困在南山,山上的粮草弹药也不济了。他得想办法带着这支队伍撤出去。要不能部队照此下去会产生乱子出来。王洋考虑着下一步应该往哪突围,突围之后在哪落脚。现在的龙城除下自己莱县这块地盘外。也就剩下古县林家老二的抗日救国军一部啦。当时马西平有意带着他们一起去第五战区。但是林振国拒绝啦,他选择留下来坚持与日军打游击。由于北野川的重点是王洋的抗日救国军主力。所以对林振国那边并没有派重兵围剿。这也让林振国能应付的过来。
王洋想着突围出去和林振国汇合。这样不但有一块休整的地方,还能补给粮草和弹药。眼下莱县也不是一个好的根据地啦,跟日军在这个地方打了一年多。这里的物资兵员都已经枯竭了。坚持下去会被困死,去古县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充。待到自己恢复实力,到时再打回去,再重建莱县根据地。这样坚持到抗战胜利还是有希望的。如果这个方案不行,那自己恐怕只能带着部队过黄河撤往国统区啦。这是王洋最不想要的方案。因为就算自己能打好上层关系,自己凭借拍马屁的功夫爬上高位。那上层也会防着自己,给自己的部队参沙子。这样部队就不在真正属于自己啦,到时自己用部队干点小买卖都很难。所以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案。可想到这来了,王洋还是得往下考虑,毕竟战争什么事都会发生,必要时为了保存实力什么办法都的用。就算是去投靠国军,那也要想好去哪才划算。
王洋对比着周边的国军情况和他们的长官。对比来对比去的,觉得到时龙城真的待不下去就可以撤往中条山。因为撤往那,对自己的好处有很多。撤往那边,可以请侯静儒帮忙,自己到时的处境不会很差。最关键的是中条山最终没守住,到时后自己可以拉着队伍回来。期间可以利用在中条山的这段时间发展壮大自己。中条山失守回来也不会有人挡着,到时兵强马壮的回到龙城自己还是老大。王洋觉得这个方案比较靠谱,现在趁日军强大,跟着国军抱团取暖。中条山战役之后,日军就会进行太平洋战争。到时后他们会抽调兵力去太平洋。这样一来他们的兵力会减弱,而自己可以利用在中条山的这时间谋取更多的武器和人才。到时反攻莱县时就会轻而易取。之后坚守下来也不会太艰难。想到这王洋还觉得去中条山似乎更好一些。不过就现在去中条山的话时机还未成熟,还有几个问题的需要解决才行:第一、士兵们的思想问题。王洋的抗日救国军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龙城子弟,现在就撤出龙城去中条山。军官和士兵们的心里有些接受不了。毕竟现在龙城还待得住,在家乡抗日杀敌为乡亲们报仇是所有龙城子弟的愿望。他们会更倾向去古县。第二、去中条山落脚的问题。龙城离中条山有近千里路,一路上日军的围堵。部队将会损失很大,况且又在敌占区,没有百姓的帮忙。这条路会异常的艰苦。这一路,难保士兵不会跑。想到这王洋觉得目前还是先去古县。不过万一要去中条山,那还得做个准备啊。王洋找来特战队。让他们去寻找一条通往中条山的隐秘安全的道路。并且要他们在沿途藏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此事仅限于王洋和特战队知道。还不能让沿途日军有所察觉。特战队领命悄悄的出发啦。
王洋找了各部军官开会,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计策。此次开会的目的也是如何突围,往哪突出去,在哪落脚休整的问题。李清河提出的去古县的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毕竟古县有林振国在。那边有粮草补给。可以利用那边短暂的休整之后再回来。王洋也是比较同意这个计划的。不过他发现谢世才没有说话。于是王洋这时问道:“谢参谋,你有什么看法。”谢世才这时回答道:“司令,我同意大家的意见。”王洋知道谢世才有话没有说出来,所以他继续问道:“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担心就尽管提。我看你是有话没有说啊,说出来我们听听。”谢世才这时说道:“司令,那我就说啦。”王洋示意他说下去。谢世才这时说道:“刚才我再想,我们撤到古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