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都头炫神通,力拉三弦弓()
作者:小澹石      更新:2023-03-25 09:14      字数:4099
  东方大陆势分五国,东赵、西郑、南徐、北梁、中夏侯。

  徐、赵皆为鱼米之乡,最为富庶,人丁兴旺,文人辈出;梁国横亘大北,幅员辽阔,山原交错,民风彪悍,武力最盛;郑国矿产丰富,能工巧制,善产利兵;夏侯位居中枢,贸易往来,九流三教、商贾云集,千里丝路、千里楼铺。

  时值赵国平光十七年,皇帝宋升仪坐掌东京,号庆宗。赵国之南有二路,南江西路辖六州,湖荆南路领五州。湖荆南路有衡州,其州境内有四百丈衡山,其山东麓有竹林,其林成海,蔚为壮观。

  衡州厢军于夏季常来衡山东麓扎营,时隔几年便取山中之竹为军队制弓。衡山大竹所制之弓,至多可负一百五十斤力,竹弓多数并非衡州厢军使用,乃是运往各州禁军大营,用以训练新兵。

  厢军与禁军不同。

  禁军隶属三衙,除京师的拱卫禁军之外,还有戍外禁军。戍外禁军同时分属各路、府州辖下。戍外禁军、中央禁军的兵士与将领,每隔数年便须更换对调,“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名谓“更戍”,旨在遏制禁军将领的独大叛乱。

  自三衙以下,禁军有厢、军、营、都四级,每都常设百人。

  厢军虽有军号,却只是地方军,实则杂役兵,平时多做筑城修路、制兵垦荒、迎卫官员之事,隶属州府。开国初始,赵国南部与徐国常有战乱,厢军协同禁军防守护城,招募之人多是灾荒饥民、配军罪犯,待得天下太平,厢军待遇才有提升,诸多贫农纷纷入伍。只是但凡入伍者,不论禁、厢,均在臂上刺字,称“招刺”。入伍须得六十年方能退军。

  厢军只有军、营、都三级。

  邱禁,便是衡州厢军之下步军副都头,此时正与都头同领一百号兵士在衡山脚下取竹制弓。

  ……

  “邱叔叔,这弓做起来还真是有些麻烦,我看你扳着这根竹片子已经很久了。”只听边上一个少年的声音说道。

  邱禁正弯着蘸了水的竹片在火上来回燎着,黝黑的双臂都是虬实的肌肉,左侧小臂上更雕着醒目的刺青,正是一个“衡”字。他闻言转头看了看那少年,笑道:“宿平,你可别把眼睛盯得这火太久了,小心晚上尿床,把我冲走。”

  “不会的,邱叔叔放心好了,母亲说我最近的一次尿床是十岁,以后就从来没有了。”宿平认真地回道,末了还补充一句,“我已经十五岁了。”

  宿平认真说话的模样惹得边上的兵士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个叫道:“宿平真是厉害,已经有五年不尿床了。”

  少年正待回话,却听见“咔哧”一声,原来是邱禁说笑时一个不留神,把手中的竹片子扳折了。宿平暗自咋舌,心道邱叔叔的力气还真不小,这竹片子都是衡山里的老竹所制,每片足有半寸厚薄,三指来宽,却被他几个指头说断就断了。

  邱禁却似有些懊悔,左右望了望,见一个人走了过来,眉头更是皱紧。

  来人正是这一百号弟兄的首领,衡州厢军步兵营下都头,位在邱禁之上,姓“詹”名“纳司”。这詹纳司本是小小厢兵一名,与邱禁同届入伍。邱禁为人勤奋,深受前都头喜爱,不出几年便升做副都头。

  与乡农出身的邱禁不同,这詹纳司却是衡州府所在——衡阳城内人士。当年有厢军新任营指挥使初来乍到,要去县城“熟悉民风”,便从下属的军营中挑了詹纳司等当地人常侍左右。詹纳司曲意逢迎自有一套,很快就得了营指挥使欢心。等到那前都头考核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