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要识庐山面目(2)
作者:广渠门内      更新:2023-03-23 03:19      字数:3112
�白了吧!既然亦选师兄看不到你的答卷,或者说即便他最后看到了你的答卷,也已是尘埃落定,那你认为你这番理论架构如此高远的回答,会得到一般阅官的理解么?”

  他似乎若有所悟,但仍是很难完全理解,喃喃问道:“你的意思是,我的回答有些好高骛远?”

  她笑着回道:“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曲高和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高山流水之音,必须是伯牙、子期这样的人才能听得明白,太高深了,甚至比阅卷官考虑得还高远,打分肯定会受到影响!”

  “曲高和寡?”他高高扬起了眉毛:“我并没有觉得我回答的这些有多高深啊?这不都是亦选书记所说的再加上我的理解么?”

  见他难于理解,她倒也不着急,微微笑道:“你刚才都说了,阅卷官是由组织部、人事局或者考试中心选出的人担任,那么你认为,他们对法治城市建设的理解,能和亦选师兄相比么?”

  他一下子顿悟了:“你的意思是说,这些观点对于亦选书记来说,看得再明白不过,但是换成了一般阅卷官,就不一定很明白了!”

  “对啊!”她眼里透出柔和的光:“要知道亦选师兄对这方面确实琢磨得很透,但是如何在西京慢慢推开,他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比如说邀请我们北大课题组到西京来与政法系统座谈,就是第一步。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已,包括组织部、人事局这样的部门在内,如果不是亦选师兄提议出这样的题目,相信他们也是头一回听说吧?”

  “对啊!”他猛地击了一下掌:“哎呀!晴儿,还是你看得明白!我刚才回答的这些观点和论据,绝大部分都是在亦选书记接受《求是》杂志访谈时所说。当时参加的只有几个人,没有组织和人事部门的人在场,而且这次访谈因为考虑相对保密,也没有向外公开报道。所以你说的没错,这些观点别说对于这些阅卷官了,就算对于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头头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可以说见都没见过!”

  “这就是了!”她笑道:“亦选师兄下的这盘‘法治城市’大棋,才刚刚开始。让我们课题组来是第一步,那是针对政法系统的。在你们这次考试中出题应该是第二步,这是针对选人用人的人事系统的。接下来还有第三步,第四步,逐步在整个西京推开,最终形成家喻户晓的共识。而你现在就说的这么清晰高远,明显超乎大多数人的理解。所以,你应该往回收收,说得更直白易懂一些,就会获得阅卷官的好评了!”

  “说得好!”他大笑起来:“看来手里光有一副天牌还不行,有时候甚至得把好牌拆着打,才能得到对家的响应啊!”

  “对!是这样!”她赞赏地说道:“你这个比喻很贴切!亦选师兄这么高的立意,连我们这些课题组的听起来,都有些望尘莫及,你一下拿到考试中来说,确实有些太超前了,正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嗯!你说的是!”他狠狠点头:“其实换句话说,你说的无非就是一个受众也就是接受对象的问题!亦选书记说的这番话是在《求是》访谈中说的,《求是》的境界多高,不论理论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亦选书记才会有意拔高一些,加上《求是》杂志的受众都是高层领导干部,至少是省部级或者更高,这样的拔高正好与他们的理解方式所吻合。而这次阅卷的考官,是往下一个层次,所以必须放立意放低一些,说得更通俗易懂,才能被他们接受!”

  “就是这个意思!”她笑了起来:“所以,我对你第三问的回答感觉非常良好,用了非常传统的老瓶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来装整个西京在新时期开展‘法治城市’建设的新酒。可以说提法不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