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帅之何以为帅(2)
作者:广渠门内      更新:2023-03-23 03:38      字数:3177
你忙去吧,刚才咱俩可是经过现场教学的。以你这悟性,必须承担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一会儿你和老姜说,让他把那个诱敌深入的活儿交给你,事成之后,给你单独请功!”

  小林大喜过望:“谢谢组长抬爱!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今天才认识您,可真是感觉与您相见恨晚!对了,组长,一会儿您要是对我们现场大戏不是很满意的话,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指挥调整。只要从这个休息室出去右转,进到旁边的中控室就能切换到各个房间的镜头了!”

  “哦?”他笑了笑:“你们这还是很先进的嘛!”

  “是!”小林笑道:“这个秘密审讯点是省纪委的重点项目,今年初才完工,无论硬软件水平,都能在全省纪委系统排上号了!”

  “嗯!我想想!”他略作思忖,对小林这番主动表达的好意并没有着急表态。过了好一会儿,才笑道:“还是算啦!我就是出出点子而已!你们都是行家,这些都是雕虫小技,真正要行动起来,你们肯定没问题!”

  其实,要说他现在有些言不由衷,还真是这样!作为一个指挥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现场情况,临场应变。

  这一点,不光正面的指挥官如此,反面的指挥官也是如此。不少大案要案的始作俑者,都喜欢在事件发生后,再度亲临现场,不光是为了观看众多警察的现场忙碌,以满足终于得逞的虚荣心,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掌握一些现场情况,进而对下一步行动作出调整和修正。

  所以,要说唐卡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很希望看到一会儿的“现场大戏”的。但是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这么做。

  为什么?

  其原因有二。

  第一,自己毕竟初来乍到。虽然说通过方才出点子,已经树立了一些威望,但是时间还是太短,不便干预过多。如果盯着监视器现场指挥,会给老姜等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已经决定用老姜作“二把手”,那就索性信任到底,给其最大的自主权。

  最近研究近现代战争史,他看了不少对比老毛和老蒋的书籍和文章,觉得有一个观念比较正确。那就是二人在指挥风格上的差异,或许是导致毛胜蒋负的一个核心原因。

  老蒋打仗,喜欢亲历亲为,经常飞临一线指挥,既给前线官兵打气,又直接掌控现场局势。看上去很是科学,其实不然。老蒋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不得不为的客观原因。

  那就是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繁多,虽然表面上政令统一,但地方军与中央军之争,一直就存在。甚至到了后期,中央军也派生出很多如陈诚土木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等,各自掣肘,互相不服。

  于是,老蒋不得不亲临指挥,经常一杆子绕过战区和兵团司令,将命令插到军师一级,其最常使用的就是“手谕”,甚至还发生过把手谕发给团一级指挥官的“奇迹”。

  于是乎,手谕满天飞,但指挥的成效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拥兵自重、保存实力的现象屡有发生,强令三天内解围,往往三十天都到不了。

  所以,后来曾有人将此编成了一个笑话。说效仿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兵,但自己却“多多益善”。老蒋也问手下,自己能带多少兵,想着哪怕不是“多多益善”,也会是“十万”。却没想到,手下很是直率,说你动不动把手谕下到一个团,那你也就只能带一个团左右的兵,多的肯定就带不动了。

  这虽然是一个流传的笑话,却很有道理。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