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9)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11475
��夕,班主任老师告诉学生们,学校准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朗诵别人的作品,但必须适合小学生,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参加。

  王彤同学听后,有点儿动心,想借这个机会展示展示自己。

  回家后,她就缠着老爸王加林,要求家里的“大作家”写一首诗歌,交给她去学校朗诵。

  加林同志似乎也产生了兴趣。他满口答应下来,还大言不惭地夸下海口,要帮助女儿拿回一等奖!

  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创作了一首题寓言诗,题目为《过河人与小木船》。内容是这样的:

  过河人来到岸边,

  弯着腰,脸上堆满了笑:

  “你的品德令人钦佩啊,

  最最高尚的小木船!

  你载过了千百万人,

  自己却在流水中浮泛。”

  木船沉默不语,

  让他踩在自己身上,

  划到了对岸。

  过河人放下桨,

  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小船。

  “哎,且慢!

  请为我抛锚。

  不然,我会被流水冲走,

  被大浪掀翻。”

  回答是一阵冷笑:

  “哈哈——哈哈——

  我再也不会过河了,

  铺在我面前的道路,

  宽广又平坦。

  我管你掀翻不掀翻!”

  加林同志觉得,这样的作品小学生是完全能够读懂的,里面又有很多对白,易于用惟妙惟肖的语言,来刻画小木船的朴实和过河人忘恩负义的丑恶嘴脸。再加上寓言诗有情节有意境,小学生容易记忆,女儿王彤朗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王彤同学把诗歌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当天就背熟了。普通话读得不标准的地方,还借助字典注上了拼音。

  加林同志重操旧业,开始担任女儿的校外辅导老师。训练王彤同学朗诵的快慢、语气的强弱和声调的变化,边示范边讲解,让她体会过河人开始的谄媚、事后的冷酷等感情色彩。

  王彤同学模仿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接着,加林同志又教女儿运用面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形象,教她如何出场和退场……

  整整一个星期,父女俩都投入到了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里。每天晚上,他们都在“小木船”上进入梦乡;早晨一睁开眼,“过河人”又来到了岸边。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全部被排练所占用。

  诗歌朗诵比赛那天,加林同志比女儿还要紧张,上班完全没有心情。

  下班后回到家里,见女儿王彤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他急切地问:“怎么样?是不是一等奖?”

  “屁奖!”王彤气呼呼地回答。

  “二等奖?”

  “狗屁奖!什么奖也没得到。”

  “怎么可能!你肯定是在骗爸爸。”王加林感到意外,怀疑女儿是在和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