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6)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8750
��里,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汇差。为方便起见,我们还是以王加林和周兴国的岳阳之行为例。

  如果孝天麻糖厂确实在岳阳有一笔生意,需要付款给岳阳的客户,那一千万元的票据解付后,岳阳的a银行就应该按要求付款。付款之后,再由孝天麻糖厂的开户银行——a银行孝天市支行把资金汇给他们。由于当时还没有实行电子汇兑,银行之间的汇款不能即时到账,中间会有资金流动的在途时间。一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就故意拖延汇划资金的时间,形成应付汇差。对于已经代为付款的银行来说,则形成了应收汇差。这种现象一度非常普遍,一些银行暗占汇差数量之大、时间之长让人瞠目结舌。

  a银行孝天市支行就是这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之一。为了应付上级行的检查,他们就导演了这出把资金带到省外,从省外汇回,虚增本行应收汇差的闹剧。

  那次非同寻常的“岳阳之行”,对王加林影响很大。他见识了银行和企业联手造假的行为,看到了银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很多漏洞。银行并非他想象中那么圣洁,他不再百分之百地信赖银行了。对银行行长、副行长这些管理人员也一样,他们并非他所想像的那么高尚,也就不再五体投地的崇拜这些“正人君子”了。

  面授学习结束的前一天,王加林听完课回到培训中心时,在客房部的走廊上又看到了梁雯。

  梁雯还是穿着那件红色呢子大衣,半高跟皮鞋。与上次不同的是,她来之前化过妆了,头发也刚刚做过。

  她站在房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本《知音》杂志。见到王加林,她笑着说,自己一下班就直接过来了,还没有吃饭呢。

  王加林于是请她一起到培训中心餐厅里吃饭。

  填饱肚子之后,梁雯提议出去走走。他们于是穿过荆南街,来到民主路上,在灯火斓珊、人流如潮的大街上边走边聊。

  到了公交车站,正好有去中华路轮渡码头的汽车。

  因为谈兴正浓,两人都没有分手的意思,梁雯就没有上公交车,而是陪着王加林继续闲逛。

  王加林开玩笑说,我们步行去汉口香港路吧。

  梁雯笑而不语。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梁雯说,实在是走不动了,还是坐车吧。

  王加林看了看手表,说,估计轮渡已经收班,现在只有打的走武汉长江大桥。

  梁雯又有所顾虑,担心她一个人深夜打的不安全。

  王加林不失时机地提出送她回家。

  梁雯没有反对。

  就这样,两人一起打的到了汉口香港路。

  下车后,梁雯指着前面一个街口说,穿过那条小巷子,就是她的住处了。

  两人一声不响地走到街口,进入空空荡荡的小巷子。

  夜已经很深了,巷子里除他们以外,没有一个行人。不知是因为走累了,还是该说的话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梁雯一直默默无语。王加林也不知该提起什么话头。两人就那么闷声不响地走着。

  达达达的脚步声更加衬托出四周的寂静。他们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感受到对方的心跳。

  走了五六分钟的样子,梁雯停下来,指着前面的一栋楼房说,到了,我就住哪儿。

  王加林于是向她告别。

  她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