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百味之首,百饮之王(2)
作者:
尹三问 更新:2023-03-29 10:30 字数:2036
但是……
杨浩笑道:“怀仁兄,能否派几个人前去延安府,帮我带些盐矿回来。”
“盐矿,三郎要做什么?”
“恕我先卖个关子。”
见杨浩神秘一笑,杨怀仁也没有继续追问,说道:“此事交给我,不过另有一事要由三郎你来盯着。”
“何事?”
“朝廷给西夏的岁赐不日就到,厘清数目,交割之事,还需你在场。”
“啊?”
杨浩微微吃了一惊,讶然道:“这么大的事,让我来…合适吗?”
“三郎想多了,只是让你负责参与,真正主持另有其人。”
“谁?”
“庆州。”
韩琦?!
差点把他给忘了,从参知政事到陕西路宣抚使,再到如今的庆州知州。
韩琦可谓是接连贬官,也许在很多眼里,他与范仲淹没什么两样,前程已经十分暗淡。
但杨浩心里却清楚,韩琦真正的辉煌岁月在后面。
执掌大宋相印多年,位极人臣,死后配享太庙。
地位与执掌权柄的时间,恐怕唯有以长寿著称的文彦博可以相提并论。
至于眼下,虽说是“贬谪”,但仍旧是朝廷封疆大吏,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恐怕也就杨文广、种世衡等寥寥数人可相提并论。
作为曾经与西夏和谈的负责人,边州牧守,岁赐交割也算是分内之责。
些许不足挂齿的小事,东京朝堂上的守旧之臣们不会在意。
但如果逮到机会,落井下石,进一步打击韩稚圭,倒并非不可。
很不凑巧,韩琦也确实遇上了一件倒霉事。
茶叶!
给的西夏岁赐包括有三万斤茶叶。
这个不难理解,西北干旱,缺少蔬菜水果,人普遍缺乏维生素,茶叶无疑是极好的替代品。
而且党项人多食牛羊肉食奶酪,难免油腻,需要茶叶来解腻助消化。
故而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甚至是“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西夏对茶叶需求极大,岁赐之中除了银绢之外,茶叶也成为必须之物。
三万斤茶叶不算多,但茶叶不同于粮食,晒干之后颇为蓬松,密度小,需要多辆车马运送。
茶叶原产地在江南,淮南,运送到东京之后,再用车马西运。关中近处的兴元府倒也是茶乡,然自古蜀道难,翻越秦岭无疑艰难。
故而无论怎样,茶叶运费不菲,岁赐之外,对大宋是一笔额外的负担。
而且茶叶晒干之后,运送途中,最怕下雨潮湿,否则很容易霉变。
很不巧!
这批茶叶在运送途中,偏偏赶上了关中贵如油的第一场春雨。
不知怎地,其中一些车马的油布竟然松动,茶叶因此受潮了。
受潮则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