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秘前辈(2)
作者:
天尽之湖 更新:2023-03-28 04:58 字数:3752
msp; “老夫乃是楼观道苏玉蟾,想来你们这些晚辈应该也不知道。”这位名叫苏玉蟾的老道一甩拂尘,回答道。
李阎浮在脑海中回忆着“楼观道”和“苏玉蟾”这六个字,确实没有任何印象。在他看过的众多古籍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李阎浮只好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是晚辈孤陋寡闻了。”
苏玉蟾哈哈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这倒怪不得你,我们楼观道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大唐的任何史籍之中,即便有太史局也要将这些史籍销毁。”
“这是为何?还请前辈赐教。”李阎浮问道。
“李贤侄,太史局跟我们楼观道可是大有渊源的。”苏玉蟾微笑着说道,“至于销毁跟我们相关的史籍,全都源于一个约定。”
苏玉蟾所说的事情,在大唐确实算得上是一桩秘闻。东土历史久远,远古时代修士就曾介入朝代更替,商周封神大战广为世人所知。商周之后,先秦统一九州开始设立太史台掌管天下修士纷争。
其后历朝历代均有相应机构,汉朝除了太史台外还设置有主管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太常”一职,当时东土出了一代奇人张道陵创立了“正一道”。正一道的修士大量加入了太史台,随后太常一职和太史台就由正一道掌控。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一统震凌霄。三国两晋时期,太史台还是由正一道继续掌控。到了南北朝隔江对立,南朝太史台归属正一道,北朝太史台则归属楼观道。两朝虽然对立,但是正一道和楼观道却多有合作。
楼观道是三国末年,由当时的道家第一人郑履道所创立。西魏时,楼观道修士陈宝炽奉魏文帝皇命,在北朝建立了太史台。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隋朝一统天下,原本掌控南朝太史台的正一道也加入了隋朝的太史台。
太史台也随之改名为太史监,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史监立下了由两派共治的制度。正一道主修《老子想尔注》,楼观道主修《司命真秘》,两派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应付那些邪派修士和妖族修士。
当时天下第一修士,可不是稚龄年幼的袁天罡和李淳风,而是楼观道的“凡尘司命”苏玄朗。即便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也不是苏玄朗的对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隋朝二世而亡,新成立的大唐在长安重建了太史局,由袁天罡的风鉴派和李淳风的岐山派共同执掌,原本隋朝的太史监那套人马从正统变成了叛逆。
大唐成立之初,风鉴派、岐山派与正一道、楼观道两方势力还经常有些摩擦,彼此互相交手的事情没少发生。随着一千八百年前的天地大变,东土局势也为之改变。太史四派之间,停止了纷争共同对付外敌。
处理完下界之敌后,地仙修为的楼观道“凡尘司命”苏玄朗被十大天君招往上界。临走之时,为了平息太史四派的矛盾,保证东土的长治久安。苏玄朗找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风,定下约定。
从此,正一道、楼观道归隐山野关闭山门,不再参与大唐江湖诸事。这太史局的正统由风鉴派和岐山派延续,风、岐两派成为太史明宗,正、楼两道成为太史暗宗。如果将来出现朝代变迁,则彼此互换,正、楼两道自动成为明宗,风、岐两派归隐成为暗宗。
这样的约定,既解决的太史四派之间的正统之争,又可以为太史四派保留实力。如果将来东土出现剧变,遇到强敌入侵,归隐的暗宗还能让太史四派留有余力进行反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千八百年过去了,太史明宗和太史暗宗之间的矛盾早就被后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