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凯旋而归(2)
作者:很好很强大      更新:2023-04-04 04:05      字数:2058
�大举兴兵来犯,从乌兰察布、到归化、再到包头近一千里的战略纵深也足够赵康反应过来。除了正在南方折腾、短时间之内还打不到陕西来的张献忠、李自成等反贼,赵康现在唯一的威胁便是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各部了。

  特别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之首的土谢图汗部直接与赵康重点关注的白云鄂博地区接壤,赵康认为这是绝不能容忍的,而且就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这土谢图汗投降了我大清,每年都要向黄台吉进贡八匹白马一匹白骆驼,号称“九白之贡”。这让赵康非常警惕。

  其实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各部对漠南蒙古的威胁并没有赵康所认为的那么大,不过谁叫他们境内有赵康非常喜欢的金矿、银矿、铜矿呢?凭什么你们的地盘上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劳资的地盘上就只有黑不溜秋的煤?

  赵康认为,这些野蛮的、愚昧的、落后的、低等的民族占据着如此值钱、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那就是对自己、也是对广大汉族同胞的一种红果果、光溜溜的侮辱,同时也是对整个黄土高原的严重威胁和挑衅。

  不过对于冬天讨伐蒙古这种事,赵康再也不想做第二次。这次出征,按赵康的原定想法,那是由自己亲自纵马横刀,白盔白甲,冲锋陷阵,驰骋千里,取敌将首及于万军之中。实际则是打仗全交给手下几员大将,自己和马喀塔、王吉祥瑟瑟发抖的躲在归化城的帐篷中烤火。

  回到榆林,虽然时间正值严冬,但是赵康却一刻也没有休息,连久别重逢的春梅、冬梅都没来得及理会,将马喀塔扔到巡夜衙门中住着,便亲自深入榆林、延安、庆阳各地去检查各地的春耕准备工作及进度。春耕这件事不仅对赵康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对赵康治下的百姓来说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绝对马虎不得。

  赵康从现代运来的红薯种、土豆种、玉米种、改良的糜子种、小麦种、荞麦种,一车又一车的从榆林运到各州、县,又以各州县为中心,分散到境内所有村村寨寨,发放到地主、农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