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李贵人托孤桑则()
作者:静思无话01      更新:2023-04-05 11:24      字数:2832
  长公主终归没能留在北皇宫教养,即使这么多人的努力,还是压不住愈来愈严峻的形式。

  永初元年七月中至十月末,既西羌叛乱切断陇道后,八百里加急频频传来急报,郡国十八处地震,四十一处雨水成灾,二十八处大风冰雹,边疆未靖,多灾多难,举灾害,大赦隶,豫、徐、兖、冀、并、六州,赈乏绝。

  太官内侍越来越谨慎的做派,侍女越来越紧凑的眉头都遮不住刘祜越来越黑沉的脸色。

  长公主降生以来,灾祸不断,民间视为煞星转世,阻碍国运昌荣。

  而在此时,民坊又流传起了另外一种说法,今年是改年号第一年,上天不喜当朝天子坐享天子威仪,故降下冥冥昭示,欲毁之。

  这两种说法的兴起,另刘祜在朝中的威势直线下降。本来追随皇帝的文武百官都凝重了起来。

  刘祜当然恼恨,这二者没有一丝好处是对着他的,不论是舍弃初生长公主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落得残忍名声还是承认上天预警自己不适合这个皇位退位让贤,这都是一条死局,他现在正面临着两难抉择。

  要皇位和残忍之名,还是要长公主和贤名。

  刘祜把自自己关在建章宫里整整三天才出来,期间只有蔡伦和阎显将军进去过。

  三天后刘祜出来了,当即颁布了一道圣旨:

  汉安帝策书: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今逢天怒,兹事体大,有言述于,灾源迹是,

  中元降世,不得荫蔽,尤悖国昌,今论朝堂,

  诹议惟弃,送于济慈,筑于度化,虔诚拜遏,

  承蒙错爱,拜别北宫,未央天伦,至此终年。

  永初元年十月四日策书

  圣旨制书由中书舍人昭示天下,此诏既出,天下哗然,纷纷赞誉安帝篡承天序,以天下大义为重,功德宜之,是为明君。

  也有极少数人质疑皇帝本心,但都迅速消融与天下大义的舆论之中。

  刘祜究竟是怎样与太后与李苒交代的,不得而知,只知自此之后李贵人就日渐消瘦了下去,不再出现在皇宫各大大小小宴席与会食之中,与皇帝的情谊也日益淡薄。邓太后也数次招安帝会与寿和宫,询此事始末,无奈刘祜不改初衷。

  刘祜继位时年少气盛,但不得不屈服于邓娞的辖制,太后召见,了不得要作出一副母慈子孝的时兴戏码,这次铤而走险,忤逆太后本意,少不了皇后阎氏胞兄阎显的帮持。

  一方面刘祜得太后提携谋得皇帝位,表面不得不顺从,让人无从诟病。可私下里又格外亲近阎氏外戚,对阎姬愈发宠爱,扶助阎氏一组兴起,暗下里与邓氏抗衡。

  这些动作果然凑效,邓太后年纪还好,却开始有早衰的倾势,那日建章宫密谋,只有二人进内议断,蔡常侍与阎显将军。

  阎显不必多说,边防当家武将。

  而这蔡伦,自然是太后身边的一等近侍,延平元年赐建章宫,自此服侍安帝。得安帝倚重,地位双高,在宫中走动,无不巴结讨好,位份极高,极重。

  关于最后安帝是怎样说服太后,是怎样的一种说辞,都已经不重要了。

  谁喜悦,谁释然,谁伤怀,谁,漠不关心......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