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宁氏军校()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4-10-25 07:10      字数:2051
  送走了两位太监,宁修总算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

  对他来说万历皇帝下的这两道圣旨无异于及时雨。

  只要宁修一日在朝廷体制内混,就必须遵守规则。

  虽然宁修有心创立水师,编练新军,却只能以练乡兵团练的名义。

  因为他的官衔只是香山县令。越权练兵是大忌。

  而有了广东海防道按察使这个官衔。宁修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训练水师军队。他隐藏在乌猪山岛的士兵也都可以见光了。

  甚至这些士兵都可以吃上军饷。

  万历朝是大明由军户制向募兵制转变的关键时期。

  自此后军户制名存实亡,到处都是吃军饷的营兵。

  换句话说,当兵吃饷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一般来说一个营兵一个月月银是一两五白银。那么一年就是十八两。一千个兵一年光军饷就需要一万八。

  这当然是宁修可以负担的起的。但若是一万人呢?五万人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的数目必定会增加。

  纵使宁修能够负担的起这么多士兵的军饷,也会肉疼的吧。

  所以朝廷能够负担这笔费用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样一来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掌控力便有所降低。

  为了增强掌控力,明末军官们多采取培植家丁的做法。

  少的几十人,多的几百人,甚至像辽镇的祖家军足足有九千人。

  家丁们拿的军饷是普通士兵们的几倍,吃的穿的用的也远比普通士兵好。故而这些家丁对军官可谓忠心耿耿。若军官被兵部调任,家丁也可以一并带走。

  正是因为有了家丁制度,明末才会出现武将势大,藩镇林立的情况。

  也正是因此,普通士兵的战斗力越来越低。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爹生娘养的,凭啥你吃香的喝辣的,老子就得饿肚皮?

  凭啥老子饿着肚子还得干仗冲在最前面?

  要知道在一支军队中家丁就是天然的军官。

  作为精锐,他们自然不会亲自冲锋。不到最关键时刻,军官们也不会舍得把家丁们拿出来亲冒矢石。

  毕竟这些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都是靠银子砸出来的啊!

  死一个少一个,少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但那些普通士兵又不是傻子,拿钱多的都不肯卖命,指望他们这些饿肚皮的卖命?

  玩蛋去吧!

  故而明末的战斗都极具戏剧性。

  不论是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还是和后金作战,明朝官军往往一触即溃。不管家丁们多么骁勇善战,也阻挠不了溃势。

  因为他们人数太少了,军队一旦溃败,他们也只有被冲散、裹挟的份。

  能打的越能打,不能打的越不能打。在宁修看来,募兵制发展到明末也已经畸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家丁制度。

  所以宁修是打心眼里反对家丁制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