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开工厂没那么难(2)
作者:杏仁饼干      更新:2023-01-03 19:43      字数:2634


  周氏责备柳少游别犯傻了,这年月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考举当官。

  当“师爷”是被人看不起的,至少低于官一等,称为吏,师爷是明清幕僚的俗称统称,而从事比如说讼师、账房,还有代笔写稿的很多工作都得要当学徒,这过程叫“学幕”。

  前些年有个牛人徐渭,那是著名抗倭人物胡宗宪的第一谋士,那就是不错的师爷。

  现在痛快说出心中愿望的柳少游,向严世贵酸声反问道:

  “我愿意当账房先生,没问题了就是不知道东家你会些什么……我看你连账房都当不了吧?”

  “随便你考如何?”

  “我问你这纺织作坊的工具,松江一带遍地都是,你这些工人也没多少,我想不明白你想凭什么赚得比人家多呢?”

  “我可没说马上就超越松江,那还远呢,”严世贵有名校背景创业经验,这话题拿得起来,“这小作坊呢,现在一切都是最初步的,不过是比单人生产更多个聚团比拼的环境而已。”

  “哼,算你知道。”

  “所以我感觉起步阶段,我们能做到松江的皮毛就不错了。”

  严世贵的务实态度,倒是让大家都认可,不浮夸的商人才对。

  “但是,我们大家这么几十号人既然聚在一起了,”严世贵话锋一转,“则该发挥出来聚群的好处,我们能通过稳步增强效率,然后再寻求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将来可以上更先进的纺机,织机,现在呢,以提升大家分工合作的效率为主。人少工钱成本就少赚钱就多,简单吗?这是我的赚钱思路,大家觉得呢?”

  “何为效率?”

  “效率高就是同样时间,你做出更多的工作。”

  “你等等,”柳少游和后面几个人都皱起眉,“东家你说的,这同样时间如何人们能做出更多的工作?”

  “那就是聚群的好处了,明确的分工能让大家干活更快更有效难道大家不明白吗?”

  严世贵看着大伙侃侃而谈:

  “制定清晰的岗位,如擀棉花的就专门擀,制定一个岗位,定一份薪金,弹棉花的就专门弹,纺的纺织的织大家都各司其职,就像戚家军的鸳鸯阵,我把这叫岗位责任制,能让所有人都井然有序起来,这样效率就提升了大家能懂吗?”

  “好呀!”在做绸缎庄生意的周氏先叫好了,“我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还真是对大家都松松垮垮的没有一个制度,谁多干点,谁少干点儿,都不好意思说。现在看来,一定会有高效的,少爷您还懂带兵啊?”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工厂也要像用兵打仗一样有规矩有制度,这样才行。”

  “哦!”大家都点头,这道理都懂,但是说出来就难,总是能用上才是真本事。

  严世贵说的理论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思想,是比现代的管理理论更早的一种初级理论,正是从管理近代工厂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用到手工作坊,棉纺织业,非常恰当。

  “这岗位责任制很简单的,坚持下去我们作坊,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严世贵问柳少游:

  “这位年兄,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啊?”

  “说得不错,但我还要看你的成效!”柳少游气焰低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