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宋朝官制(2)
作者:
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5 字数:5921
r />
“那个张令到底什么来头!”
刘苏道:“据说张令的叔父”
宋初沿袭唐代制度,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元丰改制后,监察御史改为从七品,定额为六人。
宋代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中丞,俗称“台长”。
另置侍御史知杂事一人,作为御史台的副长官。
御史台下属的监察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若是以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者,加“里行”,称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
而唐代所设的御史台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在宋代前期只是一种正三品的加官,元丰改制后升为从二品的职事官,但未授予任何人。
御史台的各官官品如下:
御史中丞:宋初正四品,元丰改制定为从三品。
侍御史知杂事:从六品,特赐五品服。
侍御史:宋初为从六品下,元丰改制后定为从六品。
殿中侍御史:宋初为从七品下,元丰改制后定为正七品。
监察御史:宋初为从八品上,元丰改制后定为从七品。
七品在后世看来是芝麻官,而在宋代则属于中级官吏的行列。打个比方,宋代的县令,属京京畿所在地的县令为正八品,其余普通县的县令只有从八品。
而作为比县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其行政长官——知州一般由五、六品官员出任。
作为从七品的监察御史,大致介于县令跟知州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
宋朝官级品级如下:
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全为加官,不是常职。南宋末年的左右丞相,也为正一品),尚书左右仆射。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光禄大夫为从一品。
门下侍郞,中书侍郎,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诸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
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
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