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梅笑寒的江湖(2)
作者: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6      字数:3229
�到永丰县府衙处去购买!”

  “不过价钱可不低!”

  “多少银子?”

  “五十两!”

  张南听闻,怒道:“这也太过分了!居然要这么多的银子!这是在明抢!”

  梅笑寒的脸色也是大变,他没有想到此番出来深入到永丰县,会有如此多的事情让他大感意外。

  于是乎,梅笑寒便打算到永丰县府衙去看一看,去看一看所谓的令牌究竟是何物,而永丰县府衙又为何敢于这样明目张胆的售卖所谓的“通关令牌”。

  经人指点,梅笑寒便很快找到了永丰县县府衙,而所谓的永丰县府府衙实际上也不过是一座古老的院子而已,而却并不在县府府衙之内。

  这就令人觉得更加的可疑,因为把办公地点选择在一般的民宅,而非是县府府衙之内,这非常容易让人怀疑。

  根据打听,梅笑寒找到了一家名为“云宅”的院子,这家院子并不大,但看起来非常的考究。

  把县衙设在一家民居里面,这倒是非常的有“创意”,既方便了敛财,又方便了交易,可谓一举两得。

  五十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足够吃穿一年使用了。就算是富户人家,五十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历代的官吏俸禄之中,薄莫过于明,而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宋朝,执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就是宋朝。

  即使如此,依旧有不少官吏进行贪腐。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权职者则可以另加钱。

  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

  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

  三师 120 两

  宰相 300 两

  参知政事 200 两

  六部尚书 60 两

  侍郎 55 两

  九卿 45 两

  少卿 35 两

  赤县县令 30 两

  赤县县丞 15 两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宋朝官员的俸禄古今罕有,当朝一品的文武首席官员(宰相和枢密使)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高官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