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考试(2)
作者: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8      字数:2511
p; 在追求自由、豪迈不羁方面,李白与苏东坡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仔细比较则会发现,二人的性格和人生态度都有明显的不同。

  李白身上具有真正的狂放之气。在他的意识中,似乎一切都唾手可得,对自己充满了高度的自信,或者说是自负。

  狂妄的人格令他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幻想远远多于现实。而这些,可以造就他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文,却不能成就他的功名。

  李白是个极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天真而狂热地追求理想,奋笔疾书“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恨不能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强烈地表现出追求功名之急、之切。

  盛唐诗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他身上被理想化了。而作为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他却既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只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天真狂热的理想,不切实际的行动,导致李白追寻一生终究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李白一方面“将船买酒白云边”,逍遥自在、狂傲不羁;另一方面,又“举杯消愁愁更愁”,忧思茫茫、无可消解。寻欢作乐、放浪形骸的背后,难以掩饰一颗充满痛苦与失落的心。

  “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苏东坡是不欣赏李白超现实主义人生观的。他亦常常以“狂夫”自称,尽管同样是怀才不遇,同样是追求自由,但是,苏东坡走的却是与李白完全不同的道路。

  虽然李白和苏东坡同样是怀才不遇,但是苏东坡比李白更加坚定和隐忍。

  苏东坡老老实实地参加科举考试,最后成为朝廷重臣。层层束缚之下,“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永远抛不下“君命重,臣节在”的士大夫责任感。

  即便是后来屡次受到排斥、打击、贬谪,始终没有在埋没中徒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而是力所能及地有所作为,做了许多有益于社稷、有利于百姓的实事。

  同样是追求自由,苏东坡比李白能够放下功名、着眼生活。

  为了排遣愁绪,李白选择去恣意流浪,然而在游历大好河山的同时,“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正是由于内心不能真正释怀,以至于终其一生,都处在若有所失的忧愤当中。而苏东坡能够随遇而安、怡然自乐,将自由反照于现实,落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杭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天涯飘零的生活状态虽然并非他所愿,但是,每一个角落却都留下了他潇洒、自在的身影。

  李白与苏东坡,两个不同风格的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喜欢饮酒。但是相对于李白,梅笑寒更喜欢苏东坡。

  相对于苏东坡,李白显得更加的放荡不羁,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李白所幻想的世界,在实际中并不存在,而他所想的也太不过实际。但梅笑寒不同,他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他希望能够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争取自己所能争取的。

  只是他似乎又听到了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只有苏东坡,才有如此的心境,此时此刻,这种也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