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千里梦江山(2)
作者: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9      字数:2049
�御笔题跋中,窥见其瘦金体独树一帜的风采。

  《牡丹帖》是徽宗瘦金体的代表作,全帖110字,潇洒飘逸,刚柔相济,结构和行笔都恰到好处。

  除了自创的瘦金体之外,徽宗的草书也可谓炉火纯青。流传至今的《草书千字文》就是徽宗草书的上乘代表,这一卷长达1米多,写在整幅的描金云龙笺上,行笔如龙飞凤舞,风流潇洒,堪与一代“草书圣手”张旭媲美。

  徽宗在世之时,其书法作品便广受朝野喜爱,人人都以得到一卷一轴作品为荣。

  据《宣和画谱》记载,有一天徽宗驾临秘书省,心情不错,便突发奇想,拿出自己的书画作品来,凡是公卿臣子,都赐画一轴,行草书一纸。结果众人受宠若惊,蜂拥而上,“皆断佩折巾以争先”。看着这帮臣子不顾斯文地争夺自己的作品,徽宗心中自然飘飘然,便一个人在旁边哈哈大笑。

  徽宗一手创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所皇家绘画学校——画学。蔡京则明确记录。

  王希孟留给世人的信息,除了这一幅鸿篇巨制,就只有宋代宰相蔡京与清初鉴藏家宋荦的寥寥几笔记录。

  甚至连他籍贯何处,具体在哪一年逝世,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人们只知道,在1113年完成了《千里江山图》之后不久,他就去世了。这成为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23岁早逝的王希孟,却用短暂生命中的半年时间,让身后近千年的中国人对他念念不忘。

  王希孟存世的唯一画作,据称他耗时半年完成的长达12米的《千里江山图》,构图跌宕、设色绚丽、用笔精微。更令人称奇的,是绘制完成这幅巨制的画师王希孟当时年仅18岁。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的中国画,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王希孟十多岁进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

  然而不得不说,千里江山图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宋徽宗,因为正是有了宋徽宗赵佶这样一位对于江山的热爱,对于国画的痴迷的人,才有了后来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