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建国的理想4(2)
作者: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9      字数:2803
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雍正皇帝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

  然而现在远远都没有达到能够储备很多粮食的条件,老百姓的温饱还是一个大问题。创业者总是艰难的,但是未来的收获是很可观的。

  大面积的农业种植,以及大面积的生产,高效化的生产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改革,每朝每代都推行过。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桑弘羊的人物。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人物、理财家。出生于洛阳。

  桑弘羊父亲是商人,桑弘羊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筹码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

  十三岁就担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工作。

  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析秋毫”,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公元前115年,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末年任御史大夫,仍兼管财政。

  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

  此外,桑弘羊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汉朝初年,国家对钱币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当时不但钱的大小、轻重不一,钱币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悬殊,因而盗铸钱的风气盛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流通和通货膨胀。

  到了汉文帝五年(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

  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杂入铅、铁,铸大批的劣钱来谋取暴利。

  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所以并不能制止私铸的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

  汉武帝为了整顿财政,曾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整顿过一次货币,但效果不好。当时造了三种货币:一是皮币,用禁苑里养的白鹿皮制成,每个一尺见方,上面还绣上五彩花纹,每个值钱四十万,它是作为诸侯王朝觐皇帝时垫璧的礼品,所以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和使用。

  另一种是白金,这是用少府库存的银、锡作的合金币,分值钱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种;第三种是取销半两钱改铸的三铢钱。还规定,盗铸钱者要处死。这次改革因为品类复杂,币值的规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纷纷去盗铸比值很大的白金币,所以第二年就放弃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当时虽然因盗铸钱政府抓了数十万人,仍不能制止盗铸劣钱,所以市场和货币仍然比较混乱。

  元鼎四年(前113年),为了彻底整顿货币,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意见。他的意见主要是:取销郡国铸钱的权利,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属钟官、技巧、辨铜三官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郡国把所铸的旧钱销毁,把铜送到中央;废除过去铸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