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口剧增(2)
作者:八无和尚      更新:2022-12-21 14:57      字数:2166
��,又大规模的施粥,恐怕饿死者会多上一倍不止。

  据州衙门主簿统计,这两个多月来,得到杭州衙门以工代赈和施粥的外地灾民,在二十五万人次以上。

  江南东道并入大唐疆土的时间并不长。

  加上地处偏远,象杭州等地,十年前基本都是割据诸候的控制之下,在大唐建国之后,还两次进出大唐版图。

  所以,江南百姓对唐朝廷的粘着度不高。

  如今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两个多月未能得到朝廷救援,心中的怨恨之意,可想而知。

  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他们的心里,杭州都督李沐无疑就是他们的救星。

  无数百姓回乡之后,口口相传,甚至为李沐立上生祠,日日供奉。

  杭州经李沐及时救灾、又发放谷种,民间倒没有什么情绪。

  好在,最后朝廷赈灾粮总算是到了,各地没有发生什么。

  偶尔突发的小暴乱,也在当地折冲府的镇压下,迅速荡平。

  到十月初时,整个江南旱灾引起的动荡慢慢平息下来。

  灾民们大都返回了家乡。

  但也有不少灾民宁愿留在杭州。

  其中一部分是招募进神机卫壮丁的家眷。

  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杭州官府产生了信任和依赖。

  因此三个月旱灾的时间,杭州府的人不减反增,从二十六万人口,一下子猛增到四十万人口。

  当然,这包括神机卫一万人和五千预备役。

  李沐也有意外之喜。

  防洪堤的修筑和钱塘湖的疏浚,由此产生大片沿岸的泥沼、滩涂地。

  别小看这些地,这些地稍加整理,是最肥活不过的了。

  经丈量之后,沿岸这片土地多达六千余顷,六十多万亩。

  这片土地没有任何人提出疑义,便成了李沐的私产。

  而李沐将其分配给新入籍的各州灾民,因土地有限,每户只分十亩。

  李沐趁着此时田地重新分配,发放了新的农具,正式开始提倡精耕细作。

  此时的江南种植技术,相对于中原已经成熟的技术,落后了许多。

  当地百姓更多的是粗犷型,将种子或者秧苗置于地中,除了灌溉之外,基本就是坐等收成了。

  所以,李沐的用意是加大亩产,在这六千余顷良田里进行试种。

  这些田地并不属于百姓,而是以租种的方式分配到各户,由官府根据当年收成,收取赋税。

  还有数万没有田地的新入籍百姓,被李沐引至宝石山、吴山,开梯田,种植茶桑。

  这些梯田与上述良田一样,官府以雇工的方式招募,每月发给粮食。

  杭州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愈合着旱灾带来的影响。

  ……。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

  随着旱情好转,李世民要将心中的想法付诸于行动了。

  他没有传长孙无忌商议此事。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