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寻章莫摘句(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06      字数:6220
�两个解释:要么月亮没起之前是藏在海水下面的,要么地是圆的。请问,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月亮是藏在海水之下的吗?”

  “没有,即使有,也不是古人的共识。”这个我得承认。

  “那么,他们为什么就推不出地是圆的,这个结论呢?他们知道星是圆的、月是圆的、太阳是圆的,为什么得不出地是圆的的结论呢?比如浑天仪,就已经把地球设想成圆的了,要不然无法准确预测日食月食,但在大众知识界,为什么人们还相信天圆地方的所谓古人之言呢?”

  “古人也许没有疑问这方面的动机吧,随便一个词简单解决这个疑问了事,比如李白说的:江入大荒流,用一个大荒,来解释没有看到的天地外的范围,其实,古人早就知道百川归大海的事实,却更愿意相信近乎神话观念的大荒这个概念。”我猜测到。

  她也点了点头,说到:“一是动机问题,现实中没有争论地圆地方的必要,与当官发财有关吗?与心灵快乐有关吗?。二是认识问题,文字和图画是二维的,最容易展示地方的概念,如果地是圆的,那是三维的世界,用人们熟悉的文字或图画方式,展示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他们就避重就轻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是故意的。”

  “故意的?你是说他们故意相信不可靠的理论?”我对这个观点一时反应不过来。

  “有可能。你想李白喜欢大荒这个神话概念,谢灵运喜欢描述并不存在的潜虬,这是为什么?我估计,他们是想给平淡的生活增加某种神圣的色彩,以安慰自己过得不那么平凡。”她这个理论纯属猜测,但似乎有那么些道理。她继续发挥到:“想象力是他们的专长,依附于一个现实并不可考的神话或传说,更可以自由地塑造艺术形象,并且给生活增加神秘色彩,用以在思想上抵抗现实的困境和人生的窘迫。”

  我问到:“你是说,相信并不存在的大而无当的理论,反而是他们内心动机所喜欢的?他们是故意装睡的人?”

  “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抛开事实的论证,从动机上讲你是更愿意相信人有来生呢?还是没有来生?”

  她这个问题比较大,我暂时没考虑好。

  她自问自答:“恐怕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人生还有来生吧?如果有来生,此生就变得充满希望,如果没有来生,此生的结局就容易令人绝望了。同理,我们是否相信鬼神的存在?我们是否相信超凡入圣的说法?且不论这些说法是否真实,但它们对人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确实会让普通人激动万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因为他要让人生变得有终极意义。即使对非常理性的人,如爱因斯坦,也需要心灵的慰藉,也需要为灵魂寻找家园。这就是所谓天圆地方这个错误说法流传中国几千年的原因,人们不是没有疑问,而是不愿意疑问。可能就是这样。”她自己点了点头,仿佛在自我肯定,我知道,这其实是她对自己的结论不自信,自己给自己强打精神的表现。

  她说完,长舒一口气,坐下喝茶,望着我,仿佛要准备欣赏我的表演。

  但我带给她的只有问题:“按你的说法,不能迷信古人,哪怕是有些看起来非常流行的经典看法。那么,如何判定呢?如果不能判定,如何学习古人正确的经验呢?选择,这是个问题。不能选择,难道什么都不学了?”

  “寻章不摘句,我觉得稍微可行点。”她解释到:“多看先秦经典,但要整体去理解把握,不要死揪字眼。比如,我们看孔子,我不看后人的解释,我主要看论语,不必然相信他的结论,但要揣摩当时的语境,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如果这样看,孔子的结论虽然有很多错误,但他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