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关中行记一(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06      字数:6157
�伙计识相,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吃,就对我们说到:“我建议,女士们一个馍,男士两个馍。”我点点头,他就对灶台喊到:“四碗!”,然后拿出四个碗,里面分别装着相应的硬面馍,我们学着其他顾客的样子,把馍掰成颗粒状,伙计将碗送到灶台,只见加汤反复浸泡,加入粉丝、香菜等,羊肉泡馍就送到我们面前。羊肉的香味加上软软的馍,确实别有一番风味,我看到桌上有一碗油泡辣椒面,就往汤里加了一点,果然又辣又香,不负关中“油泼辣椒一道菜”的美誉。

  估计是疲劳,晚上睡得真香。

  第二天,我们就不敢爬山了,先到兵马俑,看始皇巨大军阵,没什么可说的,看到之后才明白,这样巨大的俑坑,不过是其陪葬坑的十分之一不到,可见大秦之强盛。其实我们路过始皇陵墓时,从车上看到那个圆形的如山的大土包,陵上青草绿树,陵下一代君王,如此协调而奇怪地存在着,不知道这是否喻意着生生之谓易的道理。据说,这个暮至今没有被盗过,那是怎样的设计,那是怎样的机关,才确保两千年来的平安。

  从兵马俑住回走,就路过华清池了。我们来到贵妃汤,看到虽然精致但面积很小的贵妃洗澡的地方时,总觉得与白居易所描写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对应不起来。看到西安事变蒋介石的屋子,觉得也比想象中的小,当然捉蒋亭就不必去了,不仅因为高妍的体力,而且,这是后来人修的东西。在西安,不必看后来修建的东西,因为历史留存的原始文物太多,后修的显得不那么有意义了。

  回去,我们随便看了看半坡遗址,看到那个著名的人面鱼身纹陶盆,看到了古人住房遗址及复原物,感觉到几十万年前人类的发展。那是传说中的上古真人所处的时代吗?如果不是,黄帝内经中所描写的上古真人应该比这还要早,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或许根本就没存在过?祖先崇拜的依据就这么不靠谱?但是,艺术,人类特有的创造,在几十万年前就产生了,这确定,他们就是人类,就是我们的祖先。

  进城后,我们专门到城墙上走了走,宽大而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了近代热兵器时代的冲击,但是历史的厚重,却实实在在地在脚下感觉。瓮城,这个在书中看到的名词,在这里我感受它在战火中的凶险,那仿佛一不是一个建筑的特色,而是一个埋藏千万攻城士兵的坟墓。对,西安除了历史,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如秦陵一般。

  下得城墙,路过一个戏院,里面正在表演,本来以为是我最喜欢的秦腔,结果,听了听伴奏,原来是豫剧,就没精神了。

  小池拉拉我:“你听!”

  远处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嘶吼,对了,那才是秦腔。我们向那个方向跑去,妍子都有点跟不上了,思远拖着她前进。走近一看,原来是三五个人在拉琴,城墙根下,也有七八个人在看,有个老年男人正在喊着秦腔。他怒目圆睁、声嘶力竭,吼着一段描写秦琼的唱段,那气势如英雄孤独而悲凉,如战士沉痛而慷慨,沙哑中的悲歌如西安的暮色,残存的晚霞咏叹着逝去的荣光。这让我震撼,这是男人的歌,这是英雄的歌,这是黄土的歌,这也是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汉子的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我懂了。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所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一个怒吼,点出了真实的精神。

  “他唱得像不像摇滚?”小池问到。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英雄总是孤独的,这是历史的悲歌。”

  这回高妍又走不动了,不是因为体力。她被感动了,她眼泪噙在眼眶,呆呆地看着那个唱歌的老头,等思远拉她走时,她问了句:“这就是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