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打了上千年(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6      字数:6142
/>
  河西走廊,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就成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为高原大漠之间,就这条通道能够有补给。在经济上如此重要的通道,当然地成了各个势力战争冲突的焦点。从汉到宋,上下一千年,这里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兵家险地。这一路上的关隘众多,就是证明。

  历史有材料记载的战争,起码也在这里发生过上百次,可见一寸山河一寸血,不是艺术夸大。

  按老鲁的解释,这些战争大多发生在草原之上,当然有时也发生在山谷之间。今天的戈壁,在千年之前,可是丰美的草场。山谷的褶皱,如同留声机唱片的线槽,保留着古代战场的声音。当各种气候和自然条件巧合时,这声音就会被重放出来。也有迷信的说法,说是这些远离家乡亲人的战士,灵魂不灭,还厮杀在祁连山。

  这个理论,让我们都觉得不可理喻。山谷怎么是留声机呢?即使山的褶皱是唱片的凹槽,那什么是那个唱针?是谁在驱动唱片旋转?又是谁担任了喇叭的功能?

  “这只是个比喻,我也不太相信。只是确认了,那天听到的声音,不是幻觉。如果说这声音像是古代金戈铁马的声音,倒是有几分像的。但是,后来,老鲁说的另一件事,确实让人感到害怕了。”

  “他怎么说的?”

  “他看我们不太相信的样子,就对我们说到:你们明天去的标段,如果晚上没风的话,也没其它声音干扰,你们也许能够听到最近的一场战争的声音。我当时就问是什么战争,他就回答,是西路军那场悲壮失败的战争。”

  这场战争我知道,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一部,经过第二次长征以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按党中央打通到苏联西部通道的指示,从陕甘边区出发,向河西走廊发展,遇到马鸿逵、马步芳等当地军阀的阻击,阵亡大半。这是我军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整个几万人的部队,只剩下李先念等,带着一千把人,被逼上了祁连山,在那鸟儿都飞不过的生命禁区,顽强地生存。这支部队被救下来后,成了新四军第五师的骨干力量。中原突围的主角,国家主席的家底。祁连山,这座英雄辈出的大山,终于造就了现代的英雄。

  这支英勇善战的军队,为何失败在这里?军史上有很多分析,包括没有根据地,包括指挥体系的混乱,包括部队没有休整,包括没有后勤补给,包括地形和人文不熟悉,包括没有党组织的依托等等。但在我看来,从中国历史上看,这就是一个英雄白骨堆起的地方,历代多少名将忠骨,都埋葬在这个地方。因为相对于人来说,祁连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我所说的条件成立的话,老鲁继续讲到,你们会听到枪炮声,甚至只有近代才有的军号声音。当然还有另一种声音,是你们从来没听到过的,一种干涩而沉闷的声音,那是战士尸体炸裂的声音。”

  这就非常令人奇怪了,这种声音,怎么听起来那么瘆人?

  “老鲁解释到:当年的战士弃尸荒野,部队都逃走了,当地也没居民,没人收尸。这里,昼夜温差很大。尸体在夜晚冷冻之后,在白天经太阳暴晒,一胀一缩,体内的化学物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到了临界点,就相继炸开,发出干涩沉闷的嘭嘭声,比气球破的声音大,比石头炸的声音闷,就是这个声音。如果你们幸运的话,就听得到。”

  “我当时听了,只觉得不幸,哪个爱听那个声音,光想想,就吃不下饭。酒席结束后,我们在县城招待所睡了一晚,第二天,我们告别老鲁,全小组的人,都心照不宣地,向下一个标段出发了。”

  这不是我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