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鬼神灵不灵(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6 字数:6106
��但具体到哪个年代哪个人,根本无人说得清楚。
以此类推,树木中有树神,风景树是不能砍的。比如我们老家有个地方,叫独树梁。其实,就是山梁上,长了一棵巨大的黄桷树,据说是树神,每年村里的长老都要供上供品,上香祭拜的。
某年,那棵树被雷劈了一半,据说是因为头年,村里的祭品不合格造成。我听了就不理解,既然是神,人犯了错误,它为什么要惩罚自己?
河有河神,那就是蛟了。我们老家有个说法,蛟龙生长在大山深处,如果它长大了,或者受到惊扰,或者想不耐烦了,就会从河道回归大海,这就是所谓走蛟了。
一旦走蛟,就是巨大的灾难了。首先发生的,是暴雨倾盆,巨大的雨量,因为蛟就是龙,水神河神。其次就是河水的猛涨,速度快,水量大,光冲毁农田还是轻的,不冲毁几家房屋,不淹死几个人,根本不算走蛟。
最后最突出的特点是:泥石流。陡山由原来的绿色,由上而下渐次变黄,成片的泥石倾泻进狭窄的河道,形成堰塞湖,上游水位猛然上升,下游人民头上顶盆大水,如巨石悬头,危不可当。
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这只是南方山区暴雨猛烈进的自然现象,与蛟联系起来,没有实证。何况,有人见过蛟吗?有人见过龙吗?都是想象。
但我又不能否认它,因为大多数迷信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证伪。我们没看见的东西,不能证明它不存在。比如我没到过巴黎,但我不能说巴黎不存在。
万物有灵的崇拜,来源于对自然的无知和敬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时至今日,我们敢说,以我们今天的知识,又对自然了解了多少呢?所以,不要轻易笑话迷信的人,你爱信不信。
农村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所以,最大的崇拜,当然是对天地的。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皇帝对天地的祭祀,也是他的本职。
以此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哲学,也是以天地为主体,画阴阳,象万物,出八卦,这就是易经产生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农业。
但是,在万物崇拜中,还有另一种崇拜,看起来是反自然的,那就是鬼神崇拜。人们在不得不顺从自然时,内心当然产生改造或者征服它的不服,产生另一种力量的冲动。战胜它,用各种方法。如果在生活实践不能战胜,我们就凭想象。
唯一能够超越现实的方法,就是人的思想了。在我们的力量一点点改造自然的同时,自信心也一点点升起。我们发现,我们居然可以在某个部分,对自然作某个程度的改造。劳动和实践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人类培养了新崇拜:有思想的力量。
人有思想,也有力量,但这还不太够,因为在自然面前,总觉得有点渺小,胜利也只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或者说是偶然的。
即使愚公以不屈的意志,以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来战胜太行王屋二山,也比较遥远。那么,战胜自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想象了。
我们想象神力的出现,黄巾力士就来了。
依赖自然并有超越战胜的想法,这就是人类的奇迹。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这个矛盾的冲突中,摇摆摸索着发展的。
当人类文明达到某种自信的临界点时,文明就进入大爆发的轴心时代。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古印度、中国春秋时代,都产生了这种知识丰富并且极度自信的人物。
古罗马的哲人,发明了形式逻辑,提出思想至高的地位。佛陀则大胆宣称众生平等、心即是佛。而孔子,甚至他之间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