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德堕落吗(3)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7 字数:6101
��人,或者说李老师最熟悉的儒家讲起。孔子讲克已复礼,是复什么礼?周礼。孔子崇拜的对象是谁?周公。这已经是孔子以前几百年的事了。孔子在理论上,把神仙崇拜改变造为祖先崇拜,这也是尊崇古人的意思。恢复古代的社会秩序,恢复古人的做人方式,这就是复古的倾向。”
小苟说到:“这我也注意过,因为比较熟悉嘛。读了孔子的书,总觉得有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觉。难道,其它两家也有这种倾向吗?”
“倾向有,但不是很明显。比如说道家,人称黄老之说。黄是黄帝老是老子。黄帝究竟怎么样,没经典详细记载,但《皇帝内经》足以反映其思想倾向了。比如里面提到,上古真人,如神一般的存在,就是其尊古思想的反映。”
小苟笑到:“我也听过一个讲座,在大学里,内经说上古真人如何厉害,还有中古、近古的人,总感觉,一代不如一代。”
“是的。这是道家。在佛家,也有佛法时代,也就是佛祖信世的时代。后来五百年属于像法时代,有佛像少佛法了。五百年后,进入末法时代了,圣法难闻。这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
小苟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倾向呢?我是学术上有什么必然的要求吗?”
“问得好!”我首先肯定他的提问,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我以前忽略了的问题。我以前总以人心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没从学术本身的逻辑来思考过。
“我没深入想过,但大致上可以探究出一点原因。任何学术,都希望建立后,管得更长的时间,也希望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学术的生命长短,标志着价值。来源长,给人以时间证明的可靠感。延续长,证明指导现实的价值性。但是,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未来是不断演变的。当现实和未来脱离了这种学术预测的范围,学术本身要么承认自己学术逻辑不对,要么承认现实不对。当学术家遇到这种情况,是承认自己不对,还是找客观原因?你先哪一个?”
这个问题如同传说中西方选举出来的总统。当施政遇到现实困难时,有三个法宝:怪前任、怪反对党、怪外国,就是不怪自身。
“从感情上讲,当然怪外部原因,舒服些。”小苟承认了这种趋势。但他反问到:“这是取类比象造成的吗?”
“不,两个不同概念。取类比象是认识方法,而尊古是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最擅长取类比象的思维,有一本巨著《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用阴阳爻来表达万物运行机理,这是典型的取类比象方法。但这种取类比象是建立在数字推理基础上的,有一定的模式遵循,也可以用事实来证伪,比通常人的听见风就是雨的胡乱联系好得多。要以我对易经的学习来看,至少,预测正确的概率比随机概率高得多。这就说明其中的道理是有的,可经得起反复验证。但价值观不同,它更多与心理需求有关。”
但小苟并不立即随我转移到价值观的议题上来,他还要追问取类比象。“都是取类比象,你为什么肯定周易,反对吃啥补啥呢?”
我知道,我也无法从逻辑上来说清楚这个问题,但有一个前提,有一个事实,可以区分。
“周易取类比象的前提是,从抽象到具象,至少符合哲学的基本规律。而吃啥补啥至少是从具象到抽象,随便就把特殊性扩展为普遍性,这在逻辑上就不对了。事实上,证明一个判断是否有道理,主要看事实发生的必然性是否远远超过随机性,概率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这才让小苟点了头,看样子,说服他并不容易。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