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对未知恐惧(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7      字数:6095
��省习惯,总会让他心有不安。经我这一说,他仿佛看到了迷信的积极意义,也对自己的想法多了一种安慰。

  “庄哥,照这样看来,许多科学,是从迷信开始的?”

  “准确地说,是从探索开始的。最开始的经历,总有点迷信的色彩。比如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材料,他原来认为的九十九种材料,最开始试验的时候,莫不是抱着这恐怕是对的的想法,这就是迷信。只不过用试验排除了,最后试验到钨丝,才算正确,这才算是对了。但迷信与科学,还是根本不同的。”

  “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在初始阶段,都是从猜测出发,得到一个结论。但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经得起反复证伪。迷信将一种推测当成当然的结论,无法证伪,这就是根本区别。当然,起点时有相同的地方,这倒没错。”

  “庄哥,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对好奇心的理解。我记得我们学校曾经来过一个外国科学家,开讲座,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毕竟名校毕业,他能够在大学时,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而我在大学时,差点被传销的讲师骗走。

  “当他回答,是什么促使他对科学研究保持如此巨大的热情时,他回答:好奇心。单纯的好奇心,他说,据他了解,大多数科学家,在貌似枯燥的探索中,支撑他们继续的动力,最原始的心理驱动,就是好奇心。那么,庄哥,好奇心,也算是人类天性吗?”

  我点点头:“如果天性是漫长进化而来的话,好奇心,是人类进步和探索的最大心理动力。”

  “它为什么产生呢?”

  “其实很简单,趋利避害的实践中,人们总是要寻找办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如何理解,如何选择。这种思维发达的产物,好奇心就成了人类的习惯。不要说原始人类的好奇心了,就是我们现代人,也看得出来。它是进化带来的产品,也深刻印入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我继续说到:“比如小孩子,他喜欢探索,从到处看到到处爬,总爱尝试去不同的地方,拿不同的物品,这就是好奇心。在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关键的零到三岁,这种经常犯错误的探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种好奇心,会产生破坏力,比如打翻了盘子、摔了个跟头,但正是这旺盛的好奇心,驱使他不停地探索。让他将这种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他的智力水平才得以飞速进步,这就是好奇心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小苟兴奋地谈起了他儿子的事,最烦最讨嫌的时候,连家里的狗都嫌他,因为精力太旺盛,破坏性太强了。

  “庄哥,你这个破坏性表现了创造性,让我太好受了。我那儿子,就是烦,特别是两三岁时,到处跑,人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我笑到:“还有你烦的时候,六到九,烦死狗。那时,他的情商正在发展,精力更旺盛些,你要作好心理准备。”

  “在此,我高度同情小学老师。”小苟一本正经地说到。

  我不得不打击他一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的来源,更多是恐惧感。”

  小苟睁大了眼睛,问到:“为什么?”

  “从心理学的道理来讲,希望和恐惧,才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动力。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才造成了好奇心的发达,这是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是:让人迷信。我们对外太空世界的未知,让我们在证据不充分的条件下,相信外星人。我们对死亡未知,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