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走了些弯路(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9      字数:6048
>   这话马上让我想起我与妍子的打坐。我的佛学知识虽然不多,但自信比妍子多多了。但在打坐这个问题上,妍子的进展却比我快得多。她的生活思想和行为,都已经被佛教所改变。而我,却连安心坐下来两个小时,都做不到。

  心不专一,根本定不下来。定不下来,也就享受不到静坐的好处。我以前也奇怪,她有什么巧办法。后来观察,她根本就没用办法,只是坐。

  “她可以每天早晚课各定坐两个小时,读经也不疲倦,况且人心也柔软了,以前那样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变得大气和善,我都比不上她。我问过她,为什么可以不急不躁、可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事。她说,只是一心念佛就够了,其它的事,她也不懂,也不想那多。”

  我问到:“就没有其它区别吗?”

  “有,她守戒比我好。坚持吃素,坚持供佛,坚持回向,那一套轨,严格完整地坚持下来。我就想,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居然进步比我快,肯定有原因。于是,为寻找这个原因,我就到处访人,到处找书看。这是我惯用的办法,其实算是在走弯路。”

  对,这种情况,正是我所经历的。

  “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情。”他这一说,马上提起了我的兴趣,我想听他的思路和结论。

  “中国的佛教,是从魏晋时期进入的。那么,这一千多年来,有多少优秀的读书人,在看这些经典读那如海的书,但因读书成就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比如信佛的白居易、苏东坡,简直是历代读书人的高峰。他们的天资、理解能力,不要说我无法比较,就是今天的中国十几亿人,有几个能够赶得上呢?他们怎么样?没悟道!那么,这条路,我肯定是走不通了。”

  相当有说服力。当然,这两位都是四川人,也是我崇拜的偶像。除他们外,我们所熟知的唐宋时期的信佛的大文人,最终也没有得道。那些灿烂的诗歌、飞扬的文采、大胆的想象、优美的内心,怎么对学佛,没有帮助呢?

  写诗成不了佛,但得佛道的高僧,却有很多写诗的高手。从逻辑上推断,写诗的境界就远远比不上信佛。比如六祖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写下那四句诗时,凭什么?悟道的人来说,写诗只是手到擒来?

  “后来,我在佛学院去问一个僧人,他跟我说了其中原因。他说,如果只停留在语言文字上的佛法,只是学佛最初级的部分。按闻思修的办法,只能算是停留在闻的基础上,偶尔有点思。何况,闻而不悟,思而不透。最关键的,还是要修。如果不修,那是说食不饱、画饼充饥。”

  说食不饱这个词,我在很多书上看过。来形容只看书谈玄论道,根本对自身不起作用。

  “那位僧人告诉我,如何修。其实释迦牟尼佛圆寂前,已经着重叮嘱过了,以戒为师。那么,学佛应该首先从守戒开始。如果没有严格的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如有漏之瓶,总是装不满水的。”

  我问到:“戒律这东西,应该是束缚人思想的,是不是有愚民政策的嫌疑?”

  他看着我笑了笑:“谁愚谁智,愚公与智叟,怎么说呢?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因为我是搞学术的,思考是我认为最宝贵的东西,自由也是我认为最宝贵的东西。让我放弃这两点,我还真难转这个弯。这里有个大道理,是我后来才明白的。”

  “其实,我们的思想,有多少正确的地方呢?打个比方,我们学过数学。数学的所有公式,都是建立在公理的基础上的。如果公理错了或者不全面,那么,后面的所有结论,是不是都如建立在沙堆上的高楼,随时会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