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源头在哪里(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9 字数:6049
但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师傅只传了一个人,他发在网上,就会让千百万人知道。
信息传递的扁平化和及时化,让过去链条传递的层级变为网络节点散播,极大地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覆盖面和速度。
所以,我在云南的支教项目,也是利用这个扁平化的特征。重点学校的老师,所教授的学生,不再是他面前的几十个人,有可能被所有收看视频的人共享。
信息共享时代来临后,也改变了商业模式。比如过去推销,是靠层级的。厂家给经销总代理,总代理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给各地批发商,批发商给零售商,零售商给终端消费者。层层加码层层利润,不仅导致价格变高,更重要的是,从工厂产品到消费品的时间和距离,会拉得很长,极大地阻碍了效率。
而网上购物,从经销商,甚至从厂家直接到终端消费者,它所带来的层级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和距离,让社会的总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效果。比如,一个外地人到重庆,由于人生地不熟,会遇到很多麻烦。不知道哪家火锅好吃,不知道该怎么走,不知道哪个地方最好玩。现在,这些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让过去坑蒙拐骗的,或者欺负外地人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当然,解决了一个问题,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事物总是在这种坎坷中前进。
我看到,弘学在网上的资料还是很齐全的,因为他的弟子多。他首先是个教授,曾执教四川省佛学院、四川省尼众佛学院、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还被聘为重庆佛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我猜想,这书店老板,以他好学的精神以及他的学习习惯,他是不是也当过弘学居士在重庆佛学院的学生?毕竟,重庆知识界的事,老板肯定是门清。
当然,弘学居士还担任过许多大学的客座教授,那么,听过他课的人,肯定很多,在网上,就留下了介绍和痕迹。
网上,看到《唯识学概论》,有一名高僧为此作的序言中,专门但要了弘学。说他原名叫李英武,重庆人。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而他本人也是汉藏教理院的学生。而这位高僧与弘学的师傅正果法师,同是这个学校的同班同学。
所以,他的学问是有严格来源的。所谓师高弟子强。1993年,弘学就写出了《佛学概论》这样的书,也是这位高僧作的序。次年,双奉赵朴初会长之命,写了《藏传佛教》一书,受到学术界和宗教界的重视。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叹。作为德高望重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可是中国近代的传奇人物,是佛教界的领袖和旗帜。他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史一样充满着波折与起伏,如同经历过数次死亡和新生。他的大名,无数中国人都知道,即使我在北京时,他已经故去了,但他的故事,仍然被人们奉为传奇。
他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学问家、宗教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和书法家。如果我穷其一生,在其中任何一个学术领域,能够达到他程度的三分之一,就足以称得上奇迹了。
这样一个人物,居然要求弘学来写一部《藏传佛教》,说明弘学的学术造诣和佛教理论水平,是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权威认证的。
当然,这位高僧在序言中也这样评价到:“弘学在弘扬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受到尊崇”。
受到尊崇,广泛影响,这话从一个高僧嘴里说出来,是不容易的。这位高僧在介绍弘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