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2)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9 字数:6028
�么置疑。既然它不可避免,何必怕它呢?怕又怎么样?改变不了什么。于是,及时行乐,或许更为经济。
在周易古卜筮法中,五十五根草,总有一根单独摆出来,示意,总有一分天机,是人力算不出来的。这仿佛很高大上,但是不是祖先有意为之呢?为那算不准的,预先留个借口呢?
哪怕是单一事件的是非判断,董先生也只能到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准确度。他也说过,没有能够到达百分之百的人。如果有了,那就不是人,那是神。
何况,任何事件,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简单的是非题。人生不只唯一答案,所以,这事的准确率,不是太高了。
我们总以为可以找到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者法则,可以推演复杂的人生,这是演绎法在作怪。但这个法则有个好处,就是简单。过去简单而与世界的复杂性不符,所以,大概也只是起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牛顿的时代,长达几百年,人们以为物理学已经终止了,人类了解得差不多了。谁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后,推翻了许多结论,以至于从情感上,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都不愿意相信。
几十年后证明,相对论是对的。
但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不久,大家也以为,世界的物理学已经可以归结了,大概宇宙就是这个模式吧。结果,量子论出来后,连天才的爱因斯坦都无法接受了,与波尔辩论。
一个宏观的,一个微观的,居然无法统一。如果有人告诉人类,世界是不统一的。人们从习惯和感情上,难以接受。
于是,后来又有一些无聊的物理学家,企图建立统一场理论。试图把这两个理论融洽起来。几十年努力后,才发现,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是不是,人类追求统一确定的简单模式,就没有意义了呢?是不是,世界就如此的混乱下去?我不知道。
但这几天看网络,仿佛就看到统一的困难。
各种论坛上,争论是很多的。我发现争论的原因大概只有两个。情感和理性。因情感而相信某个结论的,是因为他愿意相信。这个力量非常强大,人们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还有许多理性的辩论,其实也辩论不出结果来。逻辑框架不同,推演理论不同,概念范畴不同,名实边界不同。你都无法确定一个概念的边界,在逻辑框架没统一之前,还争论得出结果吗?
许多半桶水,曾经嘲笑过“白马非马论”。但我估计,他们都没读过原文,不清楚语言概念。如果这个“非”表示属于的话,当然白马是马。但如果这个“非”表示不等于的意思,白马当然非马。
文字本身含义有复杂性,在交错的地方咬文嚼字,没什么意义。
从长远来看,决定和影响人们思想的,更多是情感。比如,我们与诗经中所描写的生活,离开很长时间了,但仍然能够被那里面人物的情感所打动。情感在个人起伏程度上,也许是不稳定的。但在整个发展的时间长度上,却保持了一贯性。
这就是演说的奥秘。我看了马丁路德的演讲稿,也收看过西方总统竞选的演讲,当然,我也看过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
演讲最大的特点,是以貌似说理的方式,来打动你的情感。如果能让听众共情,那你就成功了。与其说优秀的演讲,是在以理服人,不如说是在以情感人。
以情感共鸣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是政治家常用的把戏。但是,这种煽动情感的办法,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