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失落的目标(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0 字数:6074
��川剧老师傅告诉他,他有练习武生的基础,他就上劲了。毕竟,满身功夫无处发挥,现在也没擂台打,有个舞台也不错。
我亲眼见过,老师傅在河边放牛,随便手拿一根棍子,指点蹬搓翻跟头,老师傅嘴里念着“咣咣彻,咣切楼楼一咣彻”,蹬搓翻着跟头,初看还是很热闹,看久了,大家也乏了,在老师傅瞪出武生的怒目后,我们作鸟兽散。
镇上的川剧演员,真是个草台班子,甚至,连草台都没有。只凑得一个鼓乐队和几个唱的,在红白喜事中拿点外快。没舞台,没大戏,当然也没武生表演的机会。蹬搓虽然是练习武生的,但也学会了一个副业,打锣鼓。毕竟,听久了师傅的节奏,学起锣鼓来,也还在点子上。
这点收入,根本养不活一个人。他平时的主业,是帮人修房子,架电线,安防盗网,也就是高空作业那一套,他身体灵活,倒也算专业对口。
蹬搓倒是有老婆的,是农村的,嫁到街上,平时在自家门面做包子卖,倒是家里最挣钱的人。
人一旦有了闲钱,有了爱好,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自信。蹬搓有时走在街上,突然蹬搓一下,也足以吓人一跳的。
有本事的人,头是昂着的,蹬搓与小向一样,觉得自己是有本事的,搞艺术的。蹬搓的文化程度当然更低了,高中都没考上,初中毕业,就没看过一天书了,整天拿自制的石锁出气。
他们或许早就互相看不惯了,都在一条街上。一个文,一个武,都自信独占全镇鳌头,当然免不了要互相讨厌一番。
私底下,小向跟别人说,蹬搓都是花架子,武功打不了人,武戏上不了台,没任何艺术含量。而蹬搓,在跟人谈论到小向时,总轻蔑地说到:“男不男女不女的,不配姓向。”
在一般人看来,“不配姓向”是最恶毒的评价,但小向却并没多大反应,毕竟,在他看来,艺术比天大,姓什么,倒无所谓。
他们唱了一场真正的对头戏,那是在街上一个老人过世后,坐夜的晚上。我们把老人故去,在入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叫坐夜,所有亲友故交,都要整夜坐在这里守灵,陪老人最后一晚,在人间所有的亲情与爱好,都展示在老人棺前。
老人好戏,反正他后人说的,不知道,老人生前是否看过正规的舞台川剧。而请来本镇的班子,当然有蹬搓打锣鼓。
本来,同街上的人,都算是老人的故人,家家都得派出男人来的。向老师也不例外,他还是讲究传统的作派。而长期不露面的小向,此时也出现了。
仿佛他想要在父亲或者全街熟人面前,要充老大,要找存在感,要证明自己的水平,或者,纯粹就是来找茬的。
别人在唱时,他总是说,哪句错了,哪句不在点上,哪句戏词不对,已经够烦人了。
这是老人故去的大事,大家也不计较,这个人本来就有点怪,何况,他老子在坐在一边的。
老子本来也低声告诫让儿子不要乱说,还一边给川剧师傅打圆场:“他不懂,你们几个老师傅,是镇上最好的川剧师傅,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艺术能力当众受到父亲的贬斥,小向不能忍。他大声宣布:“我是县川剧团的,你们这乡场上的东西太不正规了,最起码的,连打鼓的,都不在点上,算什么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