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物的兴衰(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0      字数:6103
�物界的那种普遍性?

  谈及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楼房和路,想到巴黎的林荫大道,想到浦东的摩天大楼。总之,你会先想到城市的外观。但一座城市真正的本质其实是人,城市最首要的意义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而激发出新点子,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正是这些交流才可能会催生出谷歌、阿里巴巴、相对论、量子力学和苹果手机。

  城市就是我们发明的、能实现以上功能的非凡机器。对应的,城市其实也是两个部分的融合。

  一部分是城市的“肉身”,包括它的能量和资源、发展过程、新陈代谢,与“肉身”结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其中的网络,比如运输网、电网、燃气管网、水网。

  另一部分是城市的社会经济方面,即社会网络,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社会网络的标志性特点一个是模块化,我们会组成各种小组,比如家庭,比如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团队。第二,你与人交流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在一个地方待着。无论你用不用智能手机、上不上微信,这些东西都存在于网络空间,但你必须在地面上。这是很重要的。而且你也得走动起来,你要从家里去学校、去办公室、去商店。所以你还要经常移动。

  当把这种模块性和移动情况放在一起进行数学运算,就会得出一定的结果,就会发现社会网络的普遍性。世界各地情况都是一样的。虽然在文化上会有差异,但人类基本都是这样的。

  城市越大,节奏越快,工资越高,这是什么原理呢?社会网络的根本特点是,我看不见你,但我能指向你,我可以和你说话。

  你可以跟一位女士说话,可能是你身旁那位,然后你再跟我说话,我们都在对话,不断得到正反馈,很可能我们谈论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可能是关于足球比赛,也可能是关于美妆。

  这种交流偶尔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社会互动固有的正反馈机制,引发了跟生物界类似的规模缩放。但它有一个新的特质。我称之为“超线性规模缩放”。这意味着,并不是越大,人均规模经济就越小,而是说越大,这种正反馈会给你更多的人均量,更多信息和更多想法。

  根据常数规律,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就需要多一倍的加油站。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你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倍,你可以节省15%。这跟生物界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这里节省的是15%,而不是25%。

  更有意思的是,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领域里的超线性行为。工资是城市规模的一个函数,而右边是极具创意的人群、专业人士之类的。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光是在缩放,而且缩放的斜率是一个大于1的指数,这意味着,城市越大,创意人群越多,人均工资就越高。

  如果一个城市扩大一倍,或者拿另一个两倍大的城市与之相比,你会发现,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指标都会增加15%,财富、收入如此,疾病和犯罪也是如此。

  这意味着城市一直扩大,能吸引很棒的就业机会,各种令人兴奋的事物,所有的社会经济指标都会系统性地增加,同时总体上还可以节省15%的基础设施。从这个意义上而不是从幸福感或者满足感上看,大城市确实很好,而且规模越大越好。

  社会互动正反馈机制还会加快生活节奏,这跟上面发生在生物界的情况不同。

  生物界的规模经济会减慢生活节奏,笨重的大象移动较慢,老鼠就跑得很快。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