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无仪式告别(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0      字数:6113
�。而共识是,现实却那么窄逼。

  我们所受的教育,其实是政治道德层面的比较多。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完善的治理层级。但坏处是,当官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学非所用。所以,没用的学问,会让人堕落。

  我们只相信现实,但现实中的确有小概率的奇迹。其实,哪个人不是奇迹呢?你的经历和一切社会活动和关系,都是独特的,包括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双胞胎,他们之间的经历也不一样。但我们不承认自己就是奇迹,因为,我们总喜欢对照大多数人的结论,追求大家所追求的。

  本来散步时,大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行走不一样的路径,都是独特的人生。但是,我们喜欢拥挤在一条赛道上,拼命向前跑,哪怕互相拥挤互相伤害,也要互相攀比,并且,争取拿到第一名。

  这种心态,让大多数人有失败感。因为获奖选手最终只是极少数人。并且,长久竞争的失败,总让我们怀疑,那前面的几个选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犯规,要么是神力相助,是奇迹。

  其实,这个人生观,注定了,只属于少数人实现的东西,所以,这个小概率的成功,注定让大家期待奇迹。今天这个产生奇迹的赛道,就是挣钱。

  我在想,如果没有来世的话,那么人生注定了,人人都是失败者。但是来世如何证明?没有人证明。中国人太现实了,所以活在痛苦中。历史上,有些智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将转变心态作为幸福的起点,这是对的。因为生命过程中,如果你不在这个难得的过程中,发现并欣赏到美丽,你才真就失败了。

  当然,正统的理论是不支持这个说法的,因为这种自洽的内卷化的幸福,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不大。比如历史上好些次的灭佛灭道运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政治家对这种追求的反弹。

  那些隐士,也许并不是什么世外高人,也许很多,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让他们的身心自洽,但这种方式,是政府所难以支持的。因为他们的劳动,几乎不产生什么剩余价值。只是有一部分文人鼓吹它,因为文人有时候没有官职,只好拿这个来安慰自己。

  但鼓吹隐士的人,肯定不是当隐士的人。一名隐士的世界里,究竟是怎么看待世界和自身,这是个迷。

  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体验了人性的两面性。在网络中,人们总是喜欢掩盖自己的弱点,鼓吹自己的优点。由于言论的自由性,所以束缚少,将人性最真实的两面性,直接在网络中表达了出来。

  有一种人叫键盘侠,也就是,他对一切对于他不熟悉的,他都用阴谋论来解释。对于一切比他美好的东西,都给它披上肮脏的动机。上喷天下喷地中间喷空气。但你没必要给他解释,他来网络并不是来寻求理解的,也并不需要沟通和说理。他只是来发泄的,如同心理垃圾的排泄活动,发泄完了,他就走了。

  如果发现有人附和和共鸣,他们就得意了,好像多有几个人,就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或者,他还会得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体验,飘了。

  一个平时善良的人,也许在网上变得恶毒。一个平时柔弱的人,在网上偶尔变得暴力。看多了,我就明白,这只不过是人性的两面性。一个人的心,总是在摇摆,现实中向左,网络中向右,以保持钟摆的频率。

  从调查数据来看,喜欢家暴的男人,在社会中往往是那些没能力或者看起来比较老实的人。怕老婆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有成功的职业或者地位。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组合体,不能够贴一个标签就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