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能量的唤醒(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1      字数:6102
�不变的死寂,就没有时间可言。

  “人体的运动,是以关节点为支撑或者为圆心的圆弧运动。星球呢?也是以圆弧运动为主要的运动形式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在膨胀,但膨胀过程中,宇宙中星体却并不完全走直线,而是在画弧。所以,近圆的轨迹,是人体与宇宙的共同点。比如,在人与物体的大尺度上,也许你走路是走的直线。就好比,宇宙膨胀时,整体都向外扩张。但是人体内部骨骼肌肉的运动,却是在画圈圈,如同太阳与地球之间。”

  这种解释,我是第一次听见,但我信服。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人体与宇宙,都是相似的。而宇宙的定义,是所有时间与空间的集合。

  “而宇宙是充满能量的,如果没有能量,宇宙就死了。这与人的生命一样,没有能量,就死掉了。确切地说,是能量的转换。所以,世界万事万物

  ,都是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结论,就是推导出质能转换公式,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宇宙与生命,仅此而已。”

  高啊,这么高深的物理知识,居然可以与打坐修炼联系起来,简直就是一堂理论物理加宗教实践课。

  “爱因斯坦还有一个伟大的预言,而今天得到证实,那就是能量最为密集的地方是黑洞,因为光都逃不过去。所以,圣人悟道的境界,是光都表现不出来的形状,何况语言呢?所以,圣人不说。所以有言语道断的说法。”

  这样解释言语道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从理论上看,这是自洽的。“若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那个至高境界,是没有相的。没有形相,有点类似于黑暗,或者黑洞,因为光不能反射。

  “其实,两个巨大黑洞碰撞前,是能量最大化的时刻,那个时刻,也就是将并未并的时刻,仿佛两圆圈的交融,在我看来,有点像太极图所描绘的形状,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这个猜测准确的话,那就说明,太极所代表的宇宙文化,也是研究宇宙能量的高手。”

  这几乎把佛教理论与道教理论结合起来了,两种理论结合的工具,居然是物理学。

  “所以,我们不一定是要吃饭的,能量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我们本身就是能量的产物。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只要我们接通了宇宙的自然能量,我们就不需要吃饭。当然,在接通宇宙时,我们自己要打通。自己通了,然后才能和宇宙相通。我们最直观的,打通的概念是气脉,当然最常见的,是呼吸。”

  我问到:“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我显然不太相信这个理论。

  “对,吃饭消化是我们转换能量的习惯性方式,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打个比方,你知道,电是一种能量,要不然电灯是无法点燃的。那么发电,需要用什么方式呢?以前,人类习惯用煤来发电,煤燃烧后用水蒸汽为载体驱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利用电磁原理产生电能。有人说,地球上的煤矿藏有限,这样用下去,不得了,很容易过几十年上百年,就消耗完了。”

  我接着说到:“对,以前有这个忧虑,后来人们用石油、天然气发电,也有这个担忧。”

  刘大哥笑道:“其实,这个担忧是被自己的习惯所困扰的。现在人们可以用原子能发电,那么,对铀的裂变控制下,所产生的电能之大、所用的原料之少,大大缓解了人们对化石燃料短缺的担忧。我听说,现在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核聚变技术发电,那么海水中所包含的聚变材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在地球存在的时间内,它是用不完的,所以,有的人把它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