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从哪里来(5)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1      字数:6068
msp;只要不是永恒的东西,都称不上终点。当然不能用终点这个词,这个词是相对于起点所说的。永恒的东西,应该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所以超越出宇宙。没有空间和时间就没有宇宙,因为宇宙的概念,是所有空间与时间的集合体。

  “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没有平等的慈悲。因为,他们虽然都是光,但各有特点,还是个体的形态。他们如果成为永恒之光,就必须融入所有众生最基本的光芒中去,失去自我。”

  这个理论,与人类的修行路径,是差不多的。抛弃自我,是融入虚空的第一步。

  “人道处于六道的中间位置,可以感受到六道众生的痛苦和幸福,所以,最能够体味出众生平等的概念,正因为这个概念,所以能够产生慈悲心。而慈悲心,是成就菩萨最基本的条件。这也是大乘佛法的最重要的起点,慈悲平等的心态,就叫发菩提心。”

  “在修行中,如何体现呢?比如我天生讨厌蛇,怎么对它慈悲呢?”

  “你要想到,也许你上一世就是蛇,它也在受苦,它多么想变成人啊。当然,这种作意,并不长久。但在入佛门开始,只要是大乘佛法,都要叫你发一个大誓愿。在汉传佛教里有一句话叫:无边众生誓愿度。”

  对啊,动机最重要,比如地藏王菩萨,居然立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观音菩萨也说: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动机代表着你前进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就错得越大。

  刘大哥说到:“注意,你今后学佛时,最重要的经典,是学习那些大菩萨的本愿经。这不仅会让你产生学习他们伟大精神的愿望,也让你产生慈悲的情怀。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了解菩萨的特点或者是功能。每个成就的菩萨,就是按他的本愿存在的,你要找他,就看他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实践他最初的诺言。”

  这倒是以前我没想到的,一个菩萨的防伪标记,居然是他的最初愿望。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愿望除了众生平等和慈悲这个正确方向以外,他发心越大,或者说决心越大,他最后的成就也越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那些菩萨所发的誓愿,你就明白,什么叫伟大和高尚,什么叫无私和平等。”

  我看过药师佛的本愿,知道,他可以叫众生医王,宇宙医师了,这个愿望,简直可以伴随众生存在的始终。

  我问到:“我自己当然不能与这些伟大的菩萨相比,但在实践中,如何培养这种高尚的情操呢?”

  “在佛教徒的实践中,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叫做回向。回向,用世俗的话来说,你做了好事,但却不留名。这就叫功德。比如你打坐,佛说,真正清静的须臾入定,就有巨大的功德。比如你念经,也是有功德的。但这个事情要做后,你得回向,表示,这个功德要记在别人身上。”

  “那是什么意思呢?”

  “我先说操作。比如打坐完毕后,你可以双手合什,诚心默念:愿以此功德,回向诸众生。这就是把好处,回报给所有众生。因为成佛是普度众生的事业,你如果没这心态就不要学佛。你给众生的功德越多,你自己的成就也越大。”

  我想,这大概就属于扩展的范畴吧。将自己的热量扩充散发以至于完全没有自己,理论上是符合于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