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皆菩萨(2)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1      字数:6070


  “钱师兄,你具体形容一下,我还消化不了。”

  “所谓同情心,你是看到某人穷困,你想帮他。大部分人做好事,都是基于同情心的。但同情心并不平等,因为,它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这种给予时,你下意识在想,我有能力,我高尚,我在帮他。”

  这种心情,我也有。虽然我并没有对自己的资助对象有回报的想法,但取得这种心理优势的想法,偶尔还是会有的。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改变别人命运的道路上,起了点作用。这其实是在心理上证明自己的价值,是高高在上的,谈不上平等。

  “那高等级的,慈悲心呢?”

  “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不仅没有对孩子的高高在上,并且以孩子的快乐为快乐,以他的悲伤为悲伤。下意识地为孩子付出,成为自己内心的本能,甚至,为了孩子,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观音菩萨所说: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这句话,我也看到过。这是对慈悲最好的解释了。

  “那你所说,最高档次的平等心呢?”

  “把自己当成他人,把他人当成自己,这就是平等心。那是佛的境界。在佛的世界里,没有你我他的区别,万物与众生与我,都是一体的。所以,也就谈不上万物,谈不上众生,也就谈不上佛。古人有话:无佛无众生。”

  这段话,真的是难以理解。我问到:“那该如何做到呢?”

  钱师兄没办法回答了,他也只是书上看来的。此时,万师兄却发话了:“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你把每个人都看成是菩萨,你就是菩萨了。这就是平等心。比如路边乞讨的,你把他看成观音菩萨的化身,通过乞讨的方式,启发你的慈悲,不就行了吗?”

  这是心理暗示法,估计,万师兄用过。万师兄是财务自由的人,他布施的经验,肯定非常丰富。

  “但是,按钱师兄的说法,这三种心态,有高低之分,岂不是不平等。万法平等,除了有万物平等的意思,也应该有方法平等吧?”

  这里有一个疑问,如果同样是布施,还有高低之分,那就不平等了。

  “其实都一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各类众生因为际遇和处境不同而具备不同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菩提心,各有侧重和办法。虽然我

  们人道,说起来比饿鬼道高,但是地藏王菩萨却是干这种工作的。你能说,它干的工作是低端的?观音菩萨化身如此之多,遍满六道,哪个高哪个低?观音菩萨自己说过:上与诸佛,同一慈力。所以,不要去追问哪个高哪个低,干就完了。”

  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毕竟,我认为,钱师兄所说,也算是有一定道理的。

  万师兄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有点神奇,仿佛能够觉察我的细小思维。虽然算不上是他心通,但他的直觉,总是准确的。

  “比如走路,把它比做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解脱或者说自由,或者说达到不生不死的佛的境界。那这条路上,你先要经过一座山,你需要拐杖。后来你需要过一条河,需要一条船。那么,你说,拐杖是初步的,船是高级的。也有点道理,但你细想一下,这不过是方法的区别,本质上是为了帮助你走路,对不对?上山时船没用,过河时,拐杖没用。所以,不能替代和覆盖,也就没有高低了。”

  用词准确!我曾长时间用替代法和覆盖法思考问题,想不到,今天用在形容修法上。万师兄话不多,词硬。我发现一个现象,虽然钱师兄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