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构建知识树(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767
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7)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8)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9)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

  复有出世间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间法。

  龙树菩萨曰:“复次,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先义中广说。

  是四念处等,一心为道故。又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凡夫所不得,名为出世间法。

  念、慧、正忆,虽有二种,世间、出世间,此中所说为出世间法。

  有漏法者,五众等四禅、四无色定。

  无漏法者,非世间,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

  有为法略说三相,所谓生、住、灭。

  三界系及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虽为无为法,以作法故,是为有为法。

  与有为相违,是无为法。

  复次,灭三毒等诸烦恼、五众等不次第相续,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等,是名无为法”。

  上述三十七道品,及三解脱门、三三昧等等,乃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间法。所有这些出世间法,都必须以“发起相续菩提心”为根本!二乘行者虽发出离心即二乘菩提心,能成就出离分段生死的“有余涅槃”!只有大乘无上菩提心相续具足者,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才能成就大乘果位!如“往生诸佛如来清净国土”;乃至成就“菩萨果位”、“如来无余涅槃”!

  不论“世间善法”或“出世间法”,都是“法相”!都是“方便”!修行“出世间法”,二乘行者必须通达“无我相”,不舍方便,才能真实趣入“有余涅槃”!大乘行者必须发起无上菩提心,通达“第一义谛”之“空性正见”,不舍方便,才能趣入“无余涅槃”!

  这一大堆理论,如果不是课前预习,再加上课后复习,以及与同修讨论,根本无法消化。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的知识,还算是比较广泛,但今天看来,与专业人士相比,简直差距太远。

  过去有一个说法,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人家吃饭的本事。这就是说专业与业余的巨大差距。当年,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好像只证明到1+2的水平。经过著名记者徐迟的报道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数学热。于是,有一些数学爱好者,自己闭门造车,也纷纷宣布,自己完全证明到了1+1的结论。

  大量的演算草稿,以信件的形式,堆积到了中科院数学所,刚开始,专业的数学家们还认真看了看。后来发现,这数十麻袋的信件,没有一个专业的。数学水平之低,甚至,有的稿件,连中学水平都没有。

  无知者无畏,民科,就是以业余对专业,徒增笑耳。

  但是,出世间乘,又分为大乘和小乘。这从佛祖灭度后不久,就产生了部派分裂。西游记虽然是部小说,大量事实是虚构的,但作者肯定对佛教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从这种小说的描写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唐太宗计划买下袈裟和锡仗,给正在讲经的玄奘和尚。菩萨说,贫僧有愿在前,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