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5)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959
p;二、禅悦食,指的就是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念食,指的就是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愿食,指的就是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解脱食,指的就是心常清净,不着染世间。

  这五种食物,就叫斋食。若有人不吃这五种清净食物,反倒说自己在持斋,绝对行不通。只有断除无明的食物。若碰触了无明,就叫破斋。若有破斋,怎么能获福呢?世间有些迷误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身心放逸,什么恶都作。随意贪欲,不生惭愧。他们只是不吃外在的部分食物,还自以为在持斋,绝对行不通。

  还有,礼拜,也当这般和法对应。必须明白礼拜的意义,外在的事是灵巧的方式,其实行为中藏着道理。能够领悟这个道理,才叫依法。

  礼,敬的意思。拜,俯伏的意思。礼拜,指的就是恭敬真实本性,在无明面前屈身倒下(去除无明意思),这就叫礼拜。

  若能永远灭除恶念,永存善念,就叫礼拜。哪怕他没有表现出礼拜动作。

  礼拜的样式,就是法的样式。世尊为了做给世人看,什么是谦下心,也是为了礼拜,所以屈伏外在的身体。这其实代表的是里面的恭敬。外在表现出礼拜的样式,实际代表里面的领悟,代表本性和样式的相应。

  若有人不按照这层法理去行,只是执着外在样式,里面却放纵贪、嗔、痴,常造作恶业,那么外在的样式就是徒劳。他表现出带欺骗性的威仪,不但不惭愧于圣人,还徒劳欺骗凡人。这人不免在轮回中,岂能成就功德。

  提问:如《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记载,洗浴众僧,获福无量。这是因为作了事,才成就了功德。若只是通过观心,怎么和经文相应呢?

  回答:洗浴众僧,不是指世间有所作为的事。世尊当时对弟子们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是为了让弟子受持洗浴的法,所以假借世间事,比喻真实的道理。经文中,隐喻了七事供养功德,是哪七件事呢?一、净水;二、烧火;三、澡豆;四、杨柳;五、净灰;六、苏髇;七、内衣。世尊用这七法,比喻七件事。一切众生通过这七法沐浴,得到装点,能去除毒心,洗掉无明垢秽。

  这七法,指的就是

  一、受持清净戒律,完全洗涤掉不正确。好像经文中用清净的水,洗涤掉一切尘垢。

  二、通过智慧,观察内外。好像经文中的燃火,能加温净水。

  三、区分、丢弃一切恶。好像经文中的澡豆,能洗净污垢油腻。

  四、真实地断除一切妄想。好像经文中咀嚼杨枝,能净化口气。

  五、心怀正信,相信无疑。好像经文中的净灰,擦在身上,能避开风的伤害。

  六、柔和、忍辱。好像经文中的酥膏,能滋润皮肤。

  七、惭愧、悔改一切诸恶业。好像经文中的内衣,可以遮盖这丑陋造业的身体。

  以上七法,是经中的隐含意思。当时,如来是为了那些修大乘法、接受力好的人说的,而不是为小智慧的下劣凡夫说的。所以,今日的人不能理解领悟经文意思。

  温室,指的就是身体。所以,点燃智慧火,加温清净的戒律水池,沐浴在温室的身中。真如的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装点。

  当时,聪明上智的比丘们,都领悟了佛陀的意思,依教奉行,功德成就,都证得圣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