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师兄的争论(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34
�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判,得出初稿后,还要拿给大师逐字审稿,最后才得出原始版本。据说,当年为翻译一句话,五百之精英,能够吵上三天。

  鸠摩罗什,据说是维摩大士的化身。但不管怎样,他的佛学修为和语言功底,是超出当时所有人的。他也翻译过《金刚经》,也就是说,至少以他的译本打底,就为这部经典的水平,作出了高端的支撑。

  比如后来的译经,也是延续这个方向。当然为取得印度原始真经,许多如唐僧、法显等人,九死一生,就是为了准确性。不可能在翻译这最后一关,马马虎虎。这就好比,价值边城的珠宝,不可能配不起一个好盒子。甚至,这种翻译之优美通达,让人怀疑。

  近代梁启超,就怀疑过《愣严经》,因为它的文字太优美了,简直是大文豪的作品。他不相信,印度佛经原文,可以优美到如此程度。

  但怀疑总归是怀疑。因为这部经典所说的理论,早已被大家认可,是一部佛学实践大全。许多高僧凭借它而成道,就是最好的证明。

  怀疑一粒稻种,不要扯这稻种是怎么来的,经历过多少路程,或者有哪些经手人。只要这稻种种下去,最后长出稻子来,这就是真正的稻种。

  这就好比和氏壁,不能因为这个工匠地位低贱,就否定他发现的宝玉。

  更何况,《愣严经》的来历,却高贵得很,当时执笔和翻译,都是有名的大人物。开篇就说明了这种严谨性: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乌苌国沙门弥迦释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仪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这四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也许我对佛教内部的人不太了解,但是,对最后一个人,是太了解了。

  房融,清河房家,在唐代,可是真正的大家族。房玄龄是什么人?是史书上可以大写特写的人,是影响唐代历史的人。他这一家,出了多少宰相?这一家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多大?不用我说,唐史自有公论。

  就是这个房融,也做过宰相,他的儿子,房琯,也做过宰相。这样的宰相,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种最高等级的贵族,对自己的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对自己的文字,看得对官位还重要,他能不谨慎吗?

  当然,这部经典,因为房融的参加,让文字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让它成为一部光辉的圣典,甚至好得让人有点怀疑了。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我们陷入深思时,那个飘动的身影又出现了。他依然行进在过去的路线,没有看我们,枯槁的身材支撑起宽大的僧袍,有点临风飘袂的感觉,如同一片树叶,没有声音地,从我们眼前划过。他,就是那个修不倒单的人,他的眼神没有碰我们的注视,但我们都认识他。这个人太怪了,走路没声音,两眼红得跟有病似的。仿佛,这行走的不是一具肉体,而是一叶灵魂。

  我们三人看了看,万师兄最先开口到:“你们猜,他刚才是有心还是无心?”

  这话当然没答案,但我们明白,与人家相比,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因为,如何定义心,我们都不知道。

  “请教一下钱师兄,你的功夫是最好的,我们不谈理论,你讲讲你具体修法的情况,总可以吧?”那位不倒单走了后,万师兄马上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他这样问,等于是在理论上认输了,对实践的高低,当然得由钱师兄来说。

  其实,我也学过不少理论,但根本在实践上用不上,所以,也想听听钱师兄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