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静坐方便法(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367
足为虑。

  不过,如果妄念太多,散乱力太大而不能停止的话,可以采用数息随息的方法来对付散乱,或者用观想的方法也可,就是观想脐下或脚心,有一个黑色的光点。另外一个针对散乱的方法,就是出声念阿弥陀佛,在念到“佛”字时,把这个最后的“佛”字拖长下沉,好象自己的心身都沉到无底的深处一样。

  什么是昏沉呢?粗的昏沉就是睡眠,细的昏沉才叫做昏沉。身体疲劳就需要睡眠,心的疲劳也会使人有睡眠的欲望。在需要睡眠的情况下,不要强迫自己修定,必须先睡足了,再上座修定。如果养成了借禅坐睡眠的习惯,修定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在昏沉的时候,心念好似在寂寂的状态一样,但是既不能系心于一缘,也不起什么粗的妄想,只有一种昏昏迷迷,甚至无身无心的感觉,这就是昏沉。

  在昏沉现象初起的时候,有时会有一

  种幻境,就象在梦中差不多,换句话说,幻境都是在昏沉状态中产生的,因为在昏沉时,意识不能明了,而独影意识却产生了作用。

  修定的人,最容易落入昏沉的境界,如果不能了解这是昏沉,而自以为是得定,实在是可悲的堕落,宗喀巴大师曾说过,若认为这种昏沉就是定境的话,命终以后,就会堕入畜生道,所以不谨慎还行吗?

  克服昏沉的方法,也是用观想,观想脐中有一个红色的光点,这个光点由脐中上冲,冲到头顶而散。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用尽全身的气力,大呼一声“呸”,或者捏住两鼻孔,忍住呼吸,到忍不住的时候,极力由鼻孔射出。或者洗一个冷水澡,或者作适度的运动。一个练习气功的人,可能不容易有昏沉的现象(有人认为昏沉就是“顽空”境界,那是不对的,“顽空”是木然无思念,类似白痴状态)。

  当散乱昏沉没有了,忽然在一念之间,心止于一缘,不动不摇,这时一定会产生轻安的现象。有人是从头顶上开始,有人则是从脚心发起。

  从头顶上开始的人,只感觉头顶上一阵清凉,加醍醐灌顶,然后遍贯全身,心念在止境,身体也感觉轻软,好像连骨头都融化了。这时身体自然挺直,好像一颗松树。心念及所缘的外境,都是历历分明,十分清晰,也没有任何动静或昏沉散乱的现象。到了这个轻安的境界,自然喜悦无量,不过,时间或久或短,轻安现象还是容易消失的。

  另一种从脚心开始的,先感觉暖或凉,渐渐上升到头顶,好像穿过了天空一样,从足下开始的轻安,比自顶上开始的,更容易保持,不易消失。

  儒家说,静中没物,皆有春意.“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个境界就是从轻安中体会出来的。

  到达了轻安的境界后,修习的人最好独自居住在安静的地方,努力上进,如果又攀结许多外缘事物,不能继续努力,轻安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继续努力修习下去,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轻安的现象变得淡薄了。事实上这个现象并不表示轻安消失了,而是因为长久在轻安中,不像初得轻安时那么明显而已。就好像吃惯了一种味道,再吃就不会像头一次那样新奇罢了。

  从这个轻安的境界,再继续用功,不要间断,定力就坚固了,这时会感到清清明明,全身的气脉也有了种种变化,如感觉身体发暖发乐等,难以形容的微妙感觉,这就是“内触妙乐”之趣了。到了这个程度,才可以断除人世间的欲根。

  当体内气机最初发动的时候,生机活泼,体内阳气周流全身,如果忘记了把心念“系缘一境”的话,性欲必定旺盛起来,这是十分危险的事,要非常谨慎自处才行。过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