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逻辑的力量(3)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75
��梦,有巨大的实践意义。这是梦的研究的起点,或者叫第一个结论,或者叫梦的第一个被人们发现的特征。”
我听到此时,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的是这样,我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我们梦中的山川,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那只是残存记忆的重现,而我们平时以为,自己已经忘掉了它们。
“只要边界确定了,逻辑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于是,科学就登场了。最早的科学,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运用事实来探索的。刚才的结论,与其说是我们人类梦研究的成果,不如说发现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逻辑界定,这个发现,不知道要晚多少年。”
万老师补充到:“所以说,逻辑是科学产生的基础之一。”
“对的,按事实用逻辑界定的办法,人们发现了第二个特点:越是童年的经历,在梦中重现的机率就越大。比如有人记录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梦。一个人小时候住在蒙布里松,离开25年后决定回老家拜访家庭中的老朋友们。出发前一天晚上,他梦到自己已经到了老家,在蒙布里松附近遇到一个人,自称是他父亲的朋友,叫mf。他在梦中想起,小时候老家确实有一个绅士的名字叫mf,但记不清他的长相了。当几天后,他真实地回到老家,居然再次发现了梦中的地点,尽管在原来他确定自己从未来过这里,他遇到了一个男人,一眼就认出他是梦中的mf,只是这个人要比梦中的男人苍老得多。”
小胡说完这个故事,我马上说到:“也许,他去过那个地方,童年时候,他也看到过那个男人。只不过,这种记忆,在清醒时已经忘掉了,在梦里重现了出来。”
“正是如此。童年的记忆,永不磨灭。”小胡断然肯定。我吓一跳,因为记忆永不灭的话题,我也是从自己的梦中得出过类似结论的。
“所以,逻辑加事实,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认识理论的发展。”万老师总是不忘哲学的存在感。
“但是,逻辑是讲面的,而科学发展到后来,就研究三维立体的东西了。所以,人类思维方式,进入了数学思维的阶段。时间空间是客体,而人的主观感受与之互动后,可以抽象出精确的东西来,得到更为伟大的结论。在这个进程里,弗洛伊德,是把梦的解析,从哲学思想中解放出来,进入自然科学的更为精准的过渡人物,所以跨界,而伟大。”
“什么意思?看不起哲学?”
“不是,而是哲学需要进步和改变。逻辑思维要进化,进入数学思维。逻辑变成布尔代数,不就是这个进程吗?”
我说到:“没有布尔代数就没有计算机,二进制。但仍然叫逻辑门,所以,逻辑是有力量的,数学是力量的倍增课上。”
我企图调和逻辑与数学之争,免得争论起来,我插不进话。
但是,万老师毕竟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个标准的读书人,他还是有坦诚精神的:“也许小胡是对的。毕竟把心理学从社会科学变为自然科学,弗洛伊德起了决定性作用。当然,今天大家看不起文科生,也与文科不求进步,只会引经据典、固步自封有关。”
数学思维是人类高度抽象的思维方式,是逻辑的升级版。因为现代科学的发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逻辑学,一个是因为欧几里德几何学。从科学一开始,逻辑和数学就占据了主要内容了。
如果逻辑与数学不相协调,那它们根本就不会组合成合理的科学。所以,逻辑的合理性不可抹杀。
“当然,后来,依据大量有意的实验,得出了自然科学性质的关于梦的研究,成果就相当丰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