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19
�中。
比如,自己没考上大学,不是找自己努力或者聪明程度的原因,总是归于别的因素。“他凭什么考那好?还不是运气?他跟我上一样的中学,老师也一样,也不比我多长个脑袋,他力气还没我大呢。”
或者对同乡有钱人,总是这样理解:“他跟我从小玩到大,跟我是一样的人,也没见聪明能干到哪里去,挣这些钱,要不是黑来的,要不是走了狗屎运,反正,我不服。”
因为将心比心的长期无意识习惯使用,导致一种错觉,觉得别人想的都应该是与自己一样的,别人的结果也应该跟自己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很痛苦了,就得找理由了。理由,大不了是机遇命运或者腹黑或者不道德等。在中国,为富不仁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将心比心,大家应该一样富,他富得太多了,肯定是不仁造成的。
这种对别人成功评价为不仁的方法,也得到另一种平衡。我至少比他有道德。这个结论肯定是不对的,并且,它导致另一个错误的常识:越穷越道德,我穷我有理,越穷越光荣。
山里人世风纯朴吗?山里人穷,民风纯朴是一种心理平衡似的自我评价,只是因为他们一是不知道该怎么狡猾,二是根本狡猾不过城里人。没见识没能力,只好在道德评价上找补回来。
“将心比心,肯定是普通人的办法了吧?”我提出这个结论,就看他们有什么新观点。
“这就是高手的困难了,他的心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所以选择沉默。老子写道德经也是被关尹子逼的,况且,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没真正懂它。”万老师对哲学思想的爱好,是他的框架。
“当然,低手也有可能孤独。”我说到:“我在部队时,班长最怕带那些道理听不懂的兵,因为他们只会线性思维,无法将心比心的。”
小胡没说话前,就自顾自笑出声音来了,在黑夜中,显得过分突兀。
“线性思维与将心比心,其实也是有产物的,只不过,成了大家的笑料。在古代有一个《笑林广记》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梦见了朋友,第二天问这个朋友,昨晚是否也梦见了他。结果朋友说没有梦到。这个傻子居然愤怒了:我都梦见你了,你凭什么没有梦见我!”
他继续傻笑,但声音有点惨。“其实,这种对感情和心理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过吧?我也曾经是那样想的,十几年都没醒。”
我知道,他不仅是在自嘲,这可不是表现高级幽默的场合,他是真的在自责或者说自怜。
单相思的人,不就是傻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