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3 字数:6066
r />
小胡问到:“既然可以减熵,是不是人类理论上,可以永生呢?如果减熵速度大于增熵速度,还可以返老还童?”
“不可以。逻辑漏洞来了,注意听。虽然我们吃生命,是为了减熵。但这个行为本身,却是增熵行为。毕竟,如果生命体相安无事不互相吃的话,地球要平稳些。用一个增熵的行为达到减熵的效果,终究有一天是要坍塌的。这个逻辑矛盾,与哲学家们所探讨的生死矛盾,简直有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我说,物理学与哲学合流,这是一个成果了。”
有点不太清晰,当成思想来听吧。毕竟,哲学家不仅研究必然性,也研究可能性。一个人说话的价值,不一定是话的正确性。正确的废话,还不如不
说。说话的价值,在于信息量。所谓信息量,就是说了多少新东西,有新信息产生,哪怕是假的,也有信息量。所以,探讨可能性的话,即使事后证明错了,也有价值。
“假如这个假说成立的话。”他说到这里,我问到:“是假说吗?”万老师回答:“关于熵与生命的部分,是假说。”
“假如它是正确的话,也只能解释死亡是如何发生的。但是,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无法解释,并且非常矛盾。既然,世界的趋势是走向混乱,那么,就不应该有新的生命的产生。每一个新的生命,就代表着严密而精巧的秩序,进化论和医学已经证明,所有生命体,都精巧得让人难以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就是世界的一次减熵行为。怎么这么怪?难道宇宙有天然的平衡法则吗?生命的奇迹,是以何种力量,促使其能够对调巨大的物理趋势,走到今天,并给以更高级更精巧的进化?”
对啊,这个矛盾,好像违背热力学定律。物质世界的规律,好象与生命现象相反吗?
“那我们来看,物质世界与生命现象,有什么区别,这是在同一空间的两类事物,如果按唯物主义的理解,那生命会越来越短,越来越少,越来越倾向毁灭。但事实却并不这样,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为什么呢?”
“按传统思路,我们中国人强调格物致知。找出区别,发现规律。生命体的规律,好像有东西总是保持着稳定,比如遗传密码,如此顽固地存在着。让你像你的父母,决定着你的血型。当然,这种遗传也有变异的可能,这叫进化。这种进化,走向更有秩序,有点与物理世界反着来。”
小胡问到:“除遗传密码,生命现象中,还有哪些独特的现象呢?”
“植物界的混乱与稳定,保持着一定的规律,这好像也是一种稳定。比如四季青黄。但动物界,或者扩大点说,六道众生,都被称为有情众生。从这点上讲,佛教给出了一个答案:有情。”
“这个答案是对的吗?或者说是唯一的吗?”我问到。
“不一定唯一,但至少是对的之一。感情,需要物质世界的基础,并通过物质运动体现出来。但是,它又具备某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大家都有体会。比如刚才我的表演,虽然背离事实,但却激发出真实而强烈的感情。这种独立性还体现在它的产生与消亡,有我们意识的参与,有主观的特征。”
“如此说来,感情,或者是熵增的反作用?”小胡善于思辨,敏锐地捕捉到我没想到的话题。
“从感情本身来说,很奇怪。这个东西产生出来时,表现出熵增的特点。比如我们自己都知道,我们的感情产生内容非常多,变化特点快。产生快消亡快,并且,互相纠结,有混乱的天然特性。”
这倒是符合我们的直观,我们自己都无法控制感情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