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纯正性(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4      字数:6130
��半道上曾经听到嵩山在高呼万岁。这回武则天没升他的官,只赐给一件红色的算袋。朱前疑不是五品官,只能把它佩戴在绿色的衣服上,觉得有些不太满足。

  朝廷下令发兵讨伐契丹,在京官员凡献马一匹以供军用者,均赐给五品官衔。

  朱前疑觉得把身上的绿官服换成红官服的机会来了,兴头头地买了一匹马交上去,然后向武则天上书请求提升,一次没回音就两次,两次没回音就三次,直到把武则天彻底惹翻。

  武则天认为朱前疑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下令把他进献的马匹退回去,所有官职一撸到底,派人押回农

  村老家,从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

  喜好祥瑞、吉兆和逢迎,在历代帝王中,武则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朝皇帝王莽,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他们的共同点是,正在努力登上最高统治者地位的时候,希望通过种种神迹,证明自己已经得到上天的认可和支持,由此推动和争取天下臣民的衷心拥护。

  朱前疑呈报的种种祥瑞吉兆,武则天将信将疑也好,完全相信也罢,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契合并呼应武则天谋取大位的意愿和图谋,才是得到她鼓励和表彰的最直接最切实的原因。

  朱前疑献马换取五品官阶,既支持了对外战争的物资需求,也符合朝廷公布的命令,他的请求合理而又合法,并无不当之处,武而则天的反应却完全出乎意料,不但不给官衔,还把以前授予的职务撸了个精光。

  以武则天的天纵睿智,当然不会不记得朱前疑曾经的功绩,更不会不知道他的要求无可指责,对他进行严厉惩处的原因,不是明面上说的贪得无厌,而是不识时务。

  武则天谋取皇位所迫切需要的祥瑞吉兆等等旁门左道,只有朱前疑这类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之辈,才能干得出来,需要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尽管他人品猥琐,行为卑劣,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必须奖赏,必须重用。

  当武则天的地位稳固下来之后,朱前疑所能提供的正面作用已经大大贬值,对他人品和学识方面的负面评价,已经使武则天越来越看不上眼,淡化乃至切割与这种卑劣小人的关系,自然成为必选。

  如果朱前疑能够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变化,从此尽量少抛头露面,低调做人,韬光养晦,不再引起武则天的格外注意,保住现有的地位,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以朱前疑的人品,决不肯甘愿忍受寂寞;而以他的智商,也决不会觉察武则天内心的微妙变化。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从某种意义来说,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该来的,终究会来。

  相反,真正相信佛教理论,并且坚持理性与法治的伟大君王,也产生于唐代。唐天宗李世民,把玄奘法师当成知音,甚至想让法师当官。他经常请法师到宫廷讲法,并且拨给国家财政资金,为法师修寺庙,建立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完成法师的译经大业。

  这种貌似很重视佛教的皇帝,却并不迷信。他只是追求思想与理性上的进步,他追求真理的爱好,让他迫切渴望真理的到来,给予法师最好的待遇与最高的尊崇。但是,他并不指望这种信仰,给他带来人世间的超越能力。

  提起史上最虚心纳谏的皇帝,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可人家李世民决不是只会这一手,比起心胸豁达,不拘小节,绝大多数皇帝,恐怕也得给他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