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5)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4      字数:6092
�持严格的戒律与头陀行,这是上部座佛教的基础。

  后来以阿难为代表的集结活动,因“小小戒可舍”的观点,被迦叶所不赞同,产生了大小乘佛教的分野。

  这是佛教史上的一笔老账,仿佛分裂就此开始。但奇怪的是,在鸡足山,大小乘佛教却同时存在,并且,最近的弘法者,虚云和尚,却是大乘的宗派。

  禅宗是迦叶尊者的教法,本来小乘特点浓厚,以不言之教,透露出秘密的性质。但在中国最兴盛的,成就者最多的,对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派,禅宗来说,却是地道的大乘佛教。

  由于这里距离西藏不远,藏传佛教在附近也有传播,所以,在鸡足山,同样是密教的圣地。沿途上,我们看到一些喇嘛,也虔诚地朝山,顶礼迦叶。

  有人说,中华文明是一个融合的文明,来源并不单一。但以鸡足山这里,单纯从佛教来看,这种融合互动的状态,更说明,这里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地区,中国约有一半的民族,都在云南有聚居的村落。但大家共同在一个大的文明背景下,和谐地生活着,并未产生如欧洲非洲那样,残酷的部落争斗与战争,这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性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回望玉佛寺,想起当年虚老和尚的经历,他不正是穿越了佛教所有宗派流行之地,将这尊玉佛,从小乘佛教的流行地南亚,带回了中国吗?他是大乘佛教的代表,但为什么小乘佛教信众,如此信赖他呢?

  我暂且解释为两个原因:不管何种宗派,都是如来弟子;不管哪个和尚,都信仰真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