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当初心(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4 字数:6033
�的初心人的境界功夫都没达到,怪不得,钱师兄他们到茅屋打坐的资格,我还远远不够。
“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
这就可以悟道了?当然,前提是自己功夫到了,旁边还得有个明白人,或者就是过来人吧。
“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
怪不得,那些公案中,禅师们如同打哑谜一样,原来是他们明白,我们听不懂。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看样子,我首先要突破的一关,就是要发疑情。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死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
这种重誓,我在看证道歌时也见过,这些祖师之所以如此说,原因是,他们已经把路走通了的,是实践过后的真话,怕我们不相信,说这么狠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