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各有侧重点(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5      字数:6099
��里有点分别,因为父母不赞成我们出家,逃出来的,所以不提父母。我跟老法师说:提到父母心里就有点分别,被它转,你看怎么用功?我‘看一念未起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老法师说:可以,能这样用就行。”

  看来,只要能够制心一处,管它什么话头,都可以当绳子。他首次提到真空法师,结果却一闪而过。

  “可是到了高旻寺,来老和尚不赞成,他说:现在用功只有念佛是谁得力。那我就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对今人来说最对机。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呢?来老说:因为今人念佛的多,都知道佛是十法界最高的。可是不晓得会念佛的这个心是什么东西,什么人在念佛,究竟这一个念头从何处而来,向何处而灭。不明白,一定要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才对机”。

  两位大师都有道理,大概是对人不对事,各有侧面而已。

  “所以要寻找念佛是谁这个人,要参念佛是谁了,这也用了很大的力量才转过来呀。没有用过的人不知道,别看这一个字,这一个字要放到心里去,它的性质就不同,你比方参念佛是谁和参父母未生以前就不同。你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昏沉多,你初参念佛是谁妄想多昏沉少。因为本来面目的目字它是个底音,往下去的音,所以昏沉多妄想少。那个谁字是上音,这不用心的人哪里会知道呢?”

  这种具体体验,还真是个窍门,下沉与上扬的音,居然还可以影响昏沉,以前闻所未闻。

  “这都要自己试验的,你若参这谁字的话,昏沉少,不容易昏沉。它是个上音,可是这个心随着念头动的。所以念佛是谁参熟的话,昏沉就少了,因为它是个往上的音。那就拼命地改拼命地改,把这个父母未生以前改过来。那就参了几年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是真有好处。我常说:你别看这个‘念佛是谁’是粗的,说起来是念它还真的有用处,没有用过的人不晓得”。

  接着,他就提到我们最感兴趣的虚老了。

  “后来到了虚老那里,老和尚说:这样子不容易发起疑情,是念念,念的多,单看一个‘谁’字,这个‘谁’字还是对初发心的人说,实际上这个‘谁’字还是粗的。后来老和尚教导我们,这个谁字是用它的意思,不是用这个谁。可是这个谁字在打七中也用了一番功夫,也有好处,那个好处是细心的好处。可是遇到境界来,谁、谁、谁、打不起来呀。因为这个境界是粗的,是暴的。你再慢慢谁,还行呀。功夫用不起来,遇到这个风浪来,那个安静的功夫暴不起来抵不住它呀,这个大风浪来了,你再慢慢的还行吗?你说你平常有这个定力是可以的,境界来了我心里不乱就行。但是你没有这个力量,你说你提功夫,靠那个微细,微细的谁字提起来,那除非你功夫打成一片,用到无心功夫的人,那就无所谓境界不境界。”

  估计虚老是根据弟子的进展情况,作出的判断,起疑情,我听说很重要,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还不太明白。

  “你说遇到一点境界,你提话头,谁字一提就粗起来,那怎么能发疑情?谁字起疑情是对老用功的人来说。所以初用功的人,一定要照来老的方法,用它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以后,再照着虚老的方法,单看它一个谁字。那个谁字也是暂时的方便,用久了那个谁字就也不要的。顺着那个谁字就要细下去,这才能达到深处”。

  果然,分初用功与老用功的区别了。

  “来老的功夫也是如此啊。你真正的把念佛是谁翻来覆去,那样恳切的用,你用久了,那个念佛是谁会息下来的。它这个粗妄会息下来的,一息下来那就跟虚老的功夫一样了。许多人就没有用到这个功夫,光在那个粗的闹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