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理解小胡了(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5 字数:6052
所以认为,你是复杂的,立体的,四维的,所以不太好谈。”
我正想细问,他就接着说话了。“也许每个人都不可以贴标签,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立体的,但为了认识与讨论方便,我们简化了而已。”
“万师兄,不要玄之又玄了,你说说我的复杂性。”
“好吧,我分析得不一定对,但可以讨论。我说你是四者都有,你自己想一想。第一种,有钱有闲找意义,你已经算是人群中最有钱有闲的人了,你社会上的意义没找到,到佛门来找人生的意义,有点像吧?”
这还真有点像,我不得不点头。
“第二种人,有病有灾找出路。你也有这个因素。你的病是心病,家庭带给你的失落感,自己人生的虚无感,这是心病,但是小胡治不了的那种,因为不是心理疾病,你这是思想病。你找出路,为什么到佛门呢?因为你夫人在念佛,你想找出其中的真理或者错误,总之,有真理,就告诉她真理,有错误,就阻止继续。因为如果你对她没有用的话,你就无法心安理得地回到家庭,对不对?”
这个万师兄,仅凭我们平时在一起的闲谈,就可以猜测出我家庭的基本面貌,因为他的阅历比我更多。我们之间倒不是很爱谈家事,但他可以凭经验推断出来,可见他的经验与聪明。
“第三种人就是机会主义者了,有用就学,无用拉倒。这个你得承认,你至今听了这么久的法,并且自己也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坐,你就是没有皈依,你在想什么?在犹豫什么?在迟疑什么?你原来是学道家易经算命的,今天来学佛家。你也企图通过学历史来看透人生。你这样样都学,样样都半信半疑的状态,跟这种人表面上,最像的了。当然,你不太相信怪力乱神,好在还有点理智。但你想抓好处,这点没错吧?”
这是最严厉的批评了,我像一个偷师学艺的人,既不想承担徒弟的义务,又想要师父的真传,这就是机会主义。
“第四种人是显然的,要不然,你跟我与小胡,不会成为朋友。我们本质上,是一类人。就是对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比较自信,说白了,就是有点骄傲,总觉得自己能够超越古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成。”
“这样不好吗?”我反问到。
“这种要得太多的后果,是就业余。我们学佛是报着业余的心态与精力,还想得到专业的成果,是不可能的。”
这个词太好了。我自己知道,不要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人家吃饭的能力。
今天给我们讲法的老参,是典型的专业。一生几十年从事一项工作,并且拜了名师,刻苦练习,才得到今天这些体会。而我们,三天打鱼两三晒网,还想求得大道,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除非,我们有宿世慧根。
“我承认,你所说的因素,我全都有。我知道贪多嚼不烂,貌似四面出击,实则一盘散沙。但是,我还是想找到一个明白的师父,认真地学一盘。”
万师兄看了看我,想了想,再看了看那远处的小镇。光线渐暗,隐约轮廓在晚霞中,有一种特殊的美,当然小镇上的居民,或许没功夫欣赏这种美,他们或许在吃晚饭。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心境。
“你如何判断谁是明师呢?比如这个老参?你敢肯定,他没悟道吗?比如某个学术上的大牛,讲经说法名闻海内,你能说他有道吗?判断的依据何在?依靠神通吗?佛门禁忌是不允许随便示现神通的。依靠评价吗?世间欺世盗名的例子,你在北京应该看得很多了。”
对啊,这才是个大问题,根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