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2)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5      字数:6195
��反都说的态度,就表现出态度上的张力,与前几课相比,轻松得多了。

  “活得再长,也只不过多几十岁,有什么呢?无常鬼饶过你吗?天天在我身边游荡,如果摆脱不了它们,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再说,我活八十几,虚老活了一百二十岁,他天天都在努力做功夫,我怎么敢骄傲呢?有一年,大概是一百一十来岁的时候,他被打了,人也病得差不多了,我们都以为他不行了。他昏迷了好几天,我们都围着他念经。结果,后来醒了,说他做了个梦,说弥勒菩萨说,要让他再驻世几年,任务没完成,不能走,所以,他又多呆了几年,做完了自己的任务。所以说,他活得长,是菩萨有任务的。我活这点岁数,也没有菩萨给我交作业,活跟死,有什么区别呢?”

  他所说的虚老被打,是指历史上有名的云门事件,这事在政治与佛教中,影响很大。这位老和尚,当年亲历这种重大事件,可以说人生是经历过巨大风浪的了。

  “我们经常被人骗,天天被自己骗,对不对?所以,作为修行人,我们要明白,在没有打破黑漆桶的那天,我们看到想到的一切,都是自已骗自己,所以要安下心来,不要埋怨。”

  那说得轻巧,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任何人知道自己被骗,都会自动产生愤怒的情绪,这该如何化解呢?假如说,你教我们这个死话头,我搞了一辈子,结果任何成就没有,临终时,想愤怒,也发不出来,那才叫上了大当叫不了苦,那就惨了。当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方法,还是要学的。因为,这是高手必备的课程。

  我记得,贺部长曾经告诉我:“不要怕首长发脾气,那是工作需要。”这句话相当经典。首长总是在需要发脾气时故意发怒,需要装亲切时满面春风。贺部长还给我说过:“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了的人,怎么控制千军万马?”

  这种情绪的控制,其实也是一种骗人。但老和尚下面讲的,不是这类控制,他是讲用正确的心态,来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修行人在被骗时,该具足什么心态?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三种想,就明白了。哪三种想呢?了业想,感恩想,忏悔想。”

  想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达成某种观念。我以前看过关于白骨观的书,好像是南怀瑾写的。里面说修白骨观时,要有脓血想、白骨想。人的思想,总是把零散的知觉,通过想象结合成整体的观念。如果想象的方式改了,观念也就改变了。这相当于小胡所说的心理学规律,自我暗示。

  “当你被骗时,首先当知这个成熟的业已经了结了,所以于此时应当心生欢喜,而不应当生气嗔恚。我们今生被骗大都是因为前世的业因所致,所以在被骗时,要知道这是业力成熟的表现。”

  业力成熟,也就是过去的因已经受到了果报,从此再也不会影响你后来的果了,是还债的意思,当然是一种轻松的暗示。

  “其次,骗你的人骗你时不仅了结了你的业,同时他骗的行为也是在磨练你的道心,承办你忍辱等道业。因此作为修行者,在面对骗你之人时,应当以供养感恩本尊的心来观待对方。真修行者要这样做才行,若仅仅认为自己被骗就当还债了,那么你于被骗时仅仅得到忍辱的功德。在心态上,你只承办了看淡的一种心态,连看破都算不上。”

  这相当于把苦难当磨炼,把被骗当课堂。不仅要看淡,更要看穿。

  “若你被骗时,能以正观而观三轮体空,放下能骗、所骗及被骗物的执取,那么于此中即可承办无数功德,所以于此时当对骗你之人生感恩想。你更应该清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骗你的人如本尊及善知识一样是来帮你承办道业的。因此要于此诸人等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