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5 字数:6195
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昨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它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二十年的功夫?没有的,光打妄想。如果你用了不止二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也会成为一种自然。”
还是他的笨办法,长用力。现在,我最需要的,是对治,如何由粗变细。
“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像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
果然是过来人,他所说的状况,跟我自己的体验太贴切了,上上下下的心,总是不得安宁。烦它、怒它、恨它,就是甩不掉它。
“要知道,打妄想也是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就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
什么叫功夫到了?什么叫细功夫?他不说,我也不清楚。难道,这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么?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然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像木头一块,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功,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去动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是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又要参话头,又要不故意。这种状态,想要它自然?如何达到呢?
“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在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
看吧,到无心用功我都无法理解了,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大关在等着。要理解全部的意义,光听他说,怕是不行的,还得自己走。
“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